一般來說,ATP和球員之間是雙贏局面,球員不會拒絕ATP的提案,因為球員需要長時間與ATP合作,也因為ATP的提案對球員來說也是有利的。
但偶爾也有特例。
畢竟,ATP考量的是機構盈利,不是球員利益,當ATP要求球員為他們的活動犧牲個人利益的情況也不在少數,這也是球員工會存在的必要性。
ATP不希望高文成為這樣的特例,所以從一開始就放低了姿態。
甚至於,選擇來自耐克的卡爾維利作為代表,應該也是ATP高層之間經過商議的結果。
在卡爾維利的注視下,高文翻開那份企劃案,簡單掃描了一下目錄。
而後,耳邊就傳來卡爾維利的解釋說明,“我們期待著更多年輕球員能夠被看到,我們也期待著挑戰賽和希望賽能夠得到更多矚目視線,當然,更重要的是,大滿貫和大師賽的舞臺上看到更多年輕人。”
吧啦吧啦……但這些都是場面話,說得好聽、執行困難。
除非能夠像美國的橄欖球、棒球那樣,各個級別賽事都建立起廣泛而深厚的群眾基礎,否則一切都只是枉然。
等等,不同級別的賽事?
高文的腦海裡,靈光一閃。
抬起頭來,高文看向洋洋灑灑滔滔不絕的卡爾維利,展露一個笑容,也不需要打斷,一個眼神就足夠。
卡爾維利敏銳地注意到了,話語恰到好處地停下,回以一個眼神,示意高文開口。
高文沒有推辭,“卡爾維利先生……”
卡爾維利展露一個笑容,“稱呼我為卡西莫就好。”
高文順勢開口,“卡西莫,你相信廣告嗎?”
卡爾維利停頓一下,儘管不理解高文轉移話題的意圖,但他還是給予回答,“不,不相信。以前相信,但現在不了。”
高文點點頭表示肯定,“時代已經不同。以前資訊源少,廣告的直觀與生動往往輕而易舉就能夠說服消費者,但現在資訊源多,消費者已經學聰明瞭,如何植入廣告如何說服消費者則需要更加聰明才行。”
“商業推廣,也同樣如此。”
“我們花費無數力氣吆喝,‘嘿,女士們先生們,請觀看今年ATP年終總決賽,伊利耶納斯塔塞組是死亡分割槽,精彩絕倫’,但最後買票進場的依舊是那一群忠實球迷,那群固定的、長情的、熱忱的球迷。”
“這還是無法真正吸引到那些不感興趣的觀眾。”
原因,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