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強碰撞,火花四射。
嗡。
全場鴉雀無聲,根本來不及反應,這一分就已經結束,整整停頓一拍之後,排山倒海的亢奮和激動瞬間將大腦吞噬,然後就陷入一片狂熱的躁動。
“40:AD。”
破發點,再次出現。
高文重重握拳,目光堅毅而明亮地看向球網另一側的納達爾,信念在熠熠生輝地燃燒,在極限狀態下逼出自己的全部鬥志,比賽真正進入白熱化。
然而,球網對面,納達爾不為所動,沒有懊惱也沒有鬱悶,完完全全專注自己,為下一分做準備。
他,也沒有退縮——
決勝盤已經來到後半段,壓力對兩個人來說都是一樣的;而且,現在兩個人都處於一個最佳的競技狀態,忘乎所以、全情投入,全看臨場發揮,機會對兩個人來說也都是均等的。
更何況!
永遠不要忘記,納達爾之所以是納達爾,就是因為他的堅韌意志。
納達爾,依舊沉穩依舊冷靜,依舊按部就班。
然後,發球。
……繼續內角?
對,還是內角。
連續第四個內角,和上一分一樣,納達爾依舊在看似重複的發球裡雜糅自己的旋轉,帶來不同效果。
二區內角,準確來說,其實是近身壓正手,表面看起來普普通通,但實際上,落地之後旋轉外撇,朝著右側持續飛行。
不是內旋,而是外旋。
於是,高文就有些狼狽。
本來,高文已經讓開位置,正手準備擊球,但球拍已經準備揮動,卻發現網球正在“逃離”自己的身體,擊球點一直在往外跑;而且,他的上半身是往左側後仰的,現在又需要往反方向延伸。
擊球點,非常彆扭。
正是這樣的細節,即使高文準確預判,擊球出手的感覺也不同。
納達爾的發球一貫如此,看似普通,暗藏玄機,所以在紅土球場的時候,經常可以看到德約科維奇面對納達爾在準備接發球的時候就需要不斷瞪大眼睛,就是為了看清楚旋轉。
高文已經全神貫注,並且第一時間做出反應,但擊球點還是略顯彆扭,正手揮拍沒有能夠準確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