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臺,接下來應該屬於高文。
但高文並沒有著急。
高文不僅目送瓦林卡的離場,而且加入全場觀眾的行列為瓦林卡送上掌聲。
“斯坦男人”。
在ATP巡迴賽裡,瓦林卡的比賽始終是一道亮麗風景線,不管人們是否願意稱呼他為另外一個巨頭,但這位大器晚成的球員依舊用自己的膽識和勇氣書寫了屬於自己的故事,這是別人永遠無法取代的。
一直到瓦林卡離開。
高文才重新回到球場之內,沐浴在全場絢爛之中,稍稍放鬆些許——
職業生涯首次以正式球員的姿態參與到年終總決賽舞臺上,說不緊張,那肯定是假話。
當然,比起證明自己比起回應壓力比起世界第一的緊張和焦慮來說,高文更加重視的還是這個舞臺。
他渴望著踏上這樣的舞臺,和頂尖高手展開競爭,在挑戰極限和挑戰自我的道路上,繼續一路狂奔。
於是,比起緊張來說,更多是一種亢奮和雀躍。
最後,他戰勝了那些情緒,完成一場出色的比賽,一直到比賽結束的時刻,那種緊張和幸福錯雜的情緒才重新氤氳開來,跟隨著嘴角的上揚一起綻放,他比任何時候都更加享受眼前的掌聲與歡呼。
O2球場,確實稍稍有些不同。
側耳傾聽,呼喊從地心深處傳來——
“搏擊!”
“搏擊!”
整齊劃一的口號,從羅蘭加洛斯誕生,在法拉盛綻放,經過亞洲賽季和歐洲室內賽季的澆灌滋養,最後終於在倫敦O2球場傲然盛開,形成一股全新能量,成為高文每一場比賽的全新定義,詮釋網球。
一聲,再一聲。
一聲,又一聲。
響徹雲霄。
注視著眼前這一幕,詹俊有些感慨——
因為高文,也不僅僅是因為高文。
自費德勒從桑普拉斯手中接過球王名號以來,ATP的網球世界全面進入巨頭時代,他們正在經歷網球最美好也最精彩的一段時光,但實事求是地說,費德勒和納達爾在球迷心目中的地位依舊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