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索爾也好,張擇也罷,他們也不是沒有嘗試自己主動出擊拿下分數,但決勝盤裡,成功率著實太低——
往往以失誤收場。
在巨大壓力和極致消耗之中,兩個人都束手束腳起來,你來我往的拉鋸戰也就拖拖拉拉地一路膠著。
緊繃得令人窒息。
老實說,張擇現在沒有想法——
大腦,一片空白。
連續奔跑連續纏鬥的白熱化狀態下,進入無氧狀態,無暇思考也無法思考,純粹就是依靠本能在擊球。
如同機器一般。
所以,應該怎麼辦?還能怎麼辦?
此時此刻,腦海裡就只有一個想法:
堅持。
張擇觀看了澳網決賽,不止如此,高文的一系列比賽也全部觀看,包括法網和溫網兩場史詩級半決賽。
不管優勢還是劣勢,也不管勝利還是失敗,這些比賽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鬥志昂揚。
高文總是在拼搏總是在戰鬥總是在燃燒,堅持到最後一刻,在賽點兌現之前,永遠昂揚永遠熱忱永遠專注,每一次擊球每一次奔跑每一次攻防都是一場戰役,拋頭顱灑熱血,毫無保留地傾盡所有。
於是——
美網決賽的經典,就這樣誕生了。
張擇承認,作為觀眾,心潮澎湃;但作為球員,他清楚地知道其中的困難與挑戰,更是熱血沸騰。
一次。兩次。三次。四五六次。
高文在那場比賽裡一次又一次站在懸崖邊上面臨絕境,但他沒有放棄,他的鬥志他的堅毅他的冷靜,硬生生拼搏出了一線生機,然後,牢牢把握。
這,就是高文。
一直以來!
他們都揹負著自己的質疑、困惑以及壓力,越是試圖突破就越是虛弱無力,越是試圖證明自己就越是作繭自縛,內心深處始終不曾真正地相信自己,似乎只有天才橫空出世才能夠打破那些無形桎梏。
但高文說,不。
高文強調,自己並不特別也不是唯一,他能夠做到,其他人也同樣能夠做到,他只是幸運地成為第一個完成這些事情的人而已,他相信即使不是他也同樣有人能夠完成這些壯舉,事情就是如此簡單。
他唯一做的事情,就是堅持,這就是全部。
大姚是如此,劉翔是如此,李娜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