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軍數量僅僅只是參考資料之一而已,四強數量、八強數量,面對世界排名前十球員的勝率以及面對世界排名五十以外球員的勝率,重要賽事的平均成績,挽救賽點贏下的比賽、錯過賽點贏下的比賽等等等等。
競技體育是這樣一回事,有高潮有低谷、有滾燙有冰涼、有爆發有低迷、有困境有突破,任何一項運動的任何一位球員都沒有例外——
冠軍,只有一個,沒有人能夠項項賽事都能夠登頂奪冠,包括冠軍拿到手軟的博爾特也同樣不例外。
重點在於,在更長的時間裡、更多的比賽裡,巔峰時期有巔峰時期的統治力,低谷時期也有低谷時期的穩定性。
“四巨頭”,無一例外。
費德勒和納達爾在男子職業網壇的巔峰整整停留十年,德約科維奇和穆雷也已經在頂尖階段駐留五年,他們能夠被稱為巨頭,絕對不僅僅是大滿貫冠軍數量那麼簡單,還有永續性、穩定性和統治力。
哪怕納達爾飽受傷病困擾陷入低迷,哪怕穆雷遲遲沒有能夠展現出統治力,他們也依舊位列巨頭行列。
對此,瓦林卡和高文都有著清晰的認知——
他們躋身頂尖行列的時間,還是太短。
瓦林卡的話,從去年澳網計算,滿打滿算也就是兩年而已;高文的話,那就更短,一直到今年美網開啟也才僅僅一年。
所以,兩位球員的回應都非常堅決,並不認為自己能夠算是巨頭一員。
“我需要更多時間。”瓦林卡如是說。
“我期待著自己能夠繼續進步。”高文如此回答。
直截了當、光明磊落的回應,讓媒體紛紛閉嘴,敗興而歸,但回神想想,他們也不得不承認兩位球員的觀點才是正確的,如果瓦林卡或者高文自稱巨頭,恐怕第一個跳出來群嘲的就是這群媒體記者。
一直到——
此刻。
當又一年美網落下帷幕的時候,當高文再次以無與倫比的表現連續擊敗費德勒和德約科維奇登頂的時候。
狂潮,來襲。浩浩蕩蕩,鋪天蓋地。
“冠軍!高文!”
“第五巨頭,崛起!”
“搏擊,搏擊,搏擊——高文用生命詮釋戰神奧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