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遊戲競技>賽點> 1949 不是長盤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1949 不是長盤 (1 / 3)

第十一局,“30:30”。

面臨平分的小小考驗,德約科維奇再次展現巨頭風采,以兩記乾脆利落的制勝分阻擋高文的連續衝擊,強勢保發,終於摁住高文這一波連下三局的小高潮,再次將壓力推給對手,牢牢把握勝利主動。

——“6:5”。

第十二局,“40:15”。

德約科維奇在搏殺,他還是試圖做出不同嘗試,此時就能夠看出世界第一戰術層面的睿智與高明。

一來,打亂節奏,破壞高文最近四局來的底線手感,德約科維奇的兜球有些壓不住高文,他需要破局。

二來,節省體能,顯然高文已經度過體能極點,但德約科維奇的下一個體能極點已經悄無聲息地靠近。

綜合考量後,在這一局裡,德約科維奇充滿冒險以及實驗性質的搏殺開路,呈現出另外一番模樣。

高文不為所動、穩紮穩打,牢牢把控局面,乾脆利落地快速保住發球局,頂住壓力將比賽推入最後階段。

——“6:6”。

搶七,來了。

從年初墨爾本公園決勝盤的跌宕起伏到溫布林登半決賽的長盤拉鋸,那些緊張那些刺激全部源自於大滿貫長盤決勝的悠久傳統,華山論劍巔峰對決的精彩也就推向全新高度,展現球員意志層面的較量。

然而,美網與眾不同。

這裡是四大滿貫裡的唯一特例,一切向商業看齊、一切向當代電視轉播妥協,從乒乓球到羽毛球,從排球到足球,所有競技體育都曾經經歷過這樣的陣痛時期,為了電視轉播方便而不得不控制時長,最後透過改變比賽規則的方式製造不同的刺激。

足球的金球制度,儘管不公平,並且伴隨一定的運氣,但事實上,更加刺激更加突然也更加具有話題性。

美網,也是如此,而且,它是先鋒,遠遠領先於時代的先鋒——

早在1970年,也就是網球進入公開賽時代的第三年,美國網球公開賽就已經取消了長盤決勝的規則。

其實,在1968年和1969年,當時不僅保留長盤決勝,而且沒有搶七,也就是說,從第一盤比賽開始,一旦比分進入“6:6”,沒有搶七,就必須一方連贏兩局才能拿下這一盤,這也意味著比賽更加漫長。

所以,改革是必然的,“搶七賽制”登場。

區別在於,當其他大師賽和大滿貫稍稍保守,五盤三勝制的比賽,僅僅前四盤能夠透過搶七決勝負,但決勝盤依舊必須是長盤決勝;而美網則乾脆一步到位,不僅前四盤,決勝盤也同樣引人搶七賽制。

也就是說,自1970年開始,美網就已經沒有長盤決勝了。

德約科維奇正是清楚這一點,這才沒有在第十二局消耗太多能量,為即將到來的搶七決勝積蓄能量。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