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這是決賽,高文也就期待著一場更困難更艱鉅的挑戰,只有當德約科維奇爆發出百分之一百二十的能量進階超級賽亞人姿態,這樣的決賽才更加有趣也更加精彩,舌尖的血腥味讓血液汩汩沸騰。
眼神,隔空碰撞,全場空氣就這樣短暫凝滯。
短短一次接觸。
而後,雙雙閃開,朝著球員休息區走去,第一局結束準備交換場地,易地再戰。
當兩位球員在裁判椅旁邊交錯而過的時候,兩個人都沒有看向對方,低垂視線,全神貫注,可以明顯感受到張力與緊繃在全面蔓延,滾滾而至的低氣壓讓全場的喧鬧與應援都壓抑起來,喘不過氣來。
第二局,德約科維奇的發球局——
高文,應該如何調整戰術?
答案是,不準備調整。
的確,遭遇破發之後,應該原地反擊,儘快完成回破,避免拉開比分,這也是高文準備進行的策略。
但是,從網球的技戰術層面來看,高文不準備調整。
暫時,不著急。
德約科維奇的開局,確實帶來意外,但如果高文匆匆忙忙改變戰術,這也就等於被捲入德約科維奇的節奏裡,反而可能打亂自己的佈局和計劃。
更何況,高文還需要觀察,客觀來說,如此具有衝擊力的打法並不是典型的德約科維奇,哪怕在2011賽季也不會如此具有攻擊性,所以,開局的策略是怎麼回事?德約科維奇的戰術又是如何佈局的?
這需要時間也需要耐心——
大滿貫賽事,五盤三勝制,沒有必要因為開局丟掉一個發球局就驚慌失措。
所以,高文還是準備按照自己的計劃來,一切按部就班。
果然!
第二局,德約科維奇的整個壓迫感明顯削弱。
儘管德約科維奇依舊保證自己擊球線路選擇的攻擊性,但銜接和衝擊都有著明顯回落,原因很簡單:
他本來就不是一個依靠發球乒乒乓乓開啟自己發球局局面的大炮筒。
當然,德約科維奇一場比賽也可以發出十幾記ACE,還可以製造一系列發球直得,但這些發球依靠的是算計、佈局、線路、打破常規等等,速度和力量方面不是他的武器,所以發球局的戰術也不同。
但是,從擊球線路的選擇還是可以看得出來,至少在開場階段,德約科維奇並沒有打算拉長回合陣線,往往在第五拍第六拍的時候就會嘗試打破自己的常規線路套路建立優勢,並且儘快結束一個回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