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哦哦哦……”
“吼,吼吼吼……”
整個阿瑟阿什球場玩起了人浪,一波接著一波的浪潮浩浩蕩蕩地在長方形的球場四周翻湧連綿開來。
球場之上,千千萬萬的視線全部朝著迪米特洛夫投射而去,他高高舉起雙手輕輕拍打,用這樣的方式表示感謝,下意識就低垂腦袋掩飾自己的狼狽和脆弱,微微泛紅的眼眶暴露內心洶湧的悲傷和苦澀——
差一點,終究還是差一點點,終究。
“4:6”、“6:4”、“6:3”、“6:7(8)”、“7:5”。
全場比賽結束,儘管迪米特洛夫前後一共挽救六個賽點,但最終還是沒有能夠阻止德約科維奇的勝利腳步。
那些遺憾、那些苦澀、那些惆悵,在胸口激盪著。
可是。
他不應該垂頭喪氣,對吧?
和去年溫布林登的半決賽不同,這一次,他始終保持冷靜也始終保持專注,在自己低谷的黑暗時期,始終沒有放棄始終堅持戰鬥,他已經將自己目前所擁有的一切都留在了球場上,他不應該感到羞愧。
他,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曙光——
德約科維奇並不是不可戰勝的,就好像他不可能達到完美一樣,德約科維奇也同樣不可能鑄就完美。
去年在這片場地的這個輪次,高文就擊敗了德約科維奇;今年同樣場地的同樣輪次,他也差點做到了。
最最重要的是,經歷漫長的低谷與沉寂,經歷坎坷的波折與顛簸,他終究還是在法拉盛找回了自己。
他只是需要再努力一下,再一下。
呼。
長長吐出一口氣,迪米特洛夫就抬起頭來,昂首挺胸,儘管眼眶微微泛紅,但嘴角的笑容上揚了起來——
即使輸掉了比賽,但他不是失敗者。
他不是。
注視著眼前這片浩浩蕩蕩的洶湧人浪,迪米特洛夫第一次意識到高文那句話的意思:
“失敗,我也不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