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佈局——
從正手和球質入手。
今天比賽目前為止,迪米特洛夫的擊球球質保持出色,回球總是能夠控制在深區,儘管高文暫時沒有閱讀比賽資料統計,但可以確認百分之五十以上都在底線附近,深區壓制的效果在草地更為明顯。
從擊球到切削,無論如何改變擊球方式和手法,迪米特洛夫總是努力將回球壓到深區,限制高文回球。
一直以來,高文的回應方式就是擊打上升點、壓縮銜接時間、提升節奏,透過速度和節奏限制迪米特洛夫的進攻質量;但相對而言,回球落點控制往往就淺一些,更多在發球區底線附近區域。
如此選擇,也同樣奏效。
高文和迪米特洛夫選擇了兩種方式,兩個人也互有勝負,繼續堅持這套戰術也完全沒有任何問題,所以高文順利保住了後面三個發球局,緊咬比分,沒有被拉開差距,並且持續向迪米特洛夫施壓。
但現在,作為落後的一方,僅僅只是繼續保發,對高文來說不夠。
他需要打破平衡,他需要扭轉局面,他需要在迪米特洛夫的發球局裡做出嘗試,戰術調整勢在必行。
僅僅壓制反手,這已經不夠;同樣,切換到壓制正手,也還是不夠。戰術,需要靈活多變不斷調整。
於是,極度被動局面下,高文改變擊球線路組合,從迪米特洛夫正手突破,但這只是表面的煙霧彈,真正隱藏在背後的戰術是透過擊球手法的改變提升回球深度,依靠球質的變化來改變比賽的節奏——
網球比賽的節奏,不僅僅是速度和力量而已,也不僅僅是打上升點和延遲出手而已,還有諸多細節。
果然!
倉促之間,迪米特洛夫也就被捲入高文的節奏,以快打快。
所謂以快打快,也就是銜接和節奏之上,為了壓縮回合節奏,上手就打,透過速度和節奏形成壓制。
可想而知,追求速度極致的情況下,其他細節往往就比較粗糙。
比如,沒有空間追求變線,往往就是同一條線路反覆擼,在斜線上就一直斜線,在直線上就一直直線。
比如,線路和落點簡單,速度已經佔據主角,很難追求落點極致,往往會增加保險,避開邊邊角角。
當然,偶爾的搏殺除外。
此時,迪米特洛夫被捲入以快打快的節奏裡,球質也就跟著下滑,落點和線路的控制明顯不夠到位——
出淺。
迪米特洛夫的回球,基本落在發球區底線附近。
一般來說,如果高文沒有算計沒有佈局,只是被捲入回合裡,下意識擊球,那麼迪米特洛夫的回球,威脅是清晰的,那麼高文往往也只能選擇以快打快,繼續沿著斜線以更快的速度將網球擊打回去。
接下來,就看誰在這樣的速度對決裡掉鏈子,要麼出界/下網,要麼手軟導致回球質量下滑陷入被動。
但,高文算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