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溫布林登的中心球場,在賽事正式揭幕前,不允許任何人踏入場內,衛冕冠軍的首次登場也就相當於為溫布林登一年一度的盛會拉開序幕,雙腳踏上完美無瑕的綠草場地,全場燈光絢爛。
這項傳統已經成為一項榮耀,給予衛冕冠軍的額外嘉獎。
如果衛冕冠軍缺席,那麼就將由賽事頭號種子代替登場。
不過,溫布林登禁止在中心球場和一號球場適應場地,相對應地,賽事的練習球場向球員全面開放。
像羅蘭加洛斯這樣,徹底禁止所有訓練,然後由組委會統一進行安排,四大滿貫裡也就僅此一家了。
但關鍵在於,球員們需要訓練,他們需要適應巴黎的氣候與環境,他們需要適應大滿貫的比賽節奏。
僅僅依靠每次一個小時、總共三次場地適應的機會,對於賽事備戰來說,遠遠不夠。
於是,每位前來巴黎參賽的球員,無一例外地都會在羅蘭加洛斯之外的私人俱樂部裡進行日常訓練。
正是因為如此,資格賽球員在法網往往能夠佔據更多優勢,畢竟他們已經在這裡經受住了三輪考驗——
爆冷的機率,也就稍稍上漲了些許。
同樣也正是因為如此,球迷們也得到了更加近距離接觸球員的機會,球員們離開了人群洶湧的羅蘭加洛斯,只有小部分鐵桿球迷才能夠知道球員們選擇的訓練場所,單獨對話的機率自然是扶搖直上。
此時此刻,就是這樣的狀況。
儘管這是高文首次參加法網,但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前來巴黎參賽,同樣也不是第一次前來巴黎訓練。
在這座城市,高文也已經擁有一小批球迷,一回生二回熟,守候在私人俱樂部門口的球迷也越來越多。
也許,在社交網路上,排山倒海的壓力傾軋而下,但在現實生活裡,視線所及之處都是可愛的臉孔。
“高文,高文高文高文!我真的好喜歡你。”
“羅蘭加洛斯歡迎你。”
“無論什麼結果,我們都支援你。”
“我喜歡看你的比賽。”
“高文,贏下一切!你值得!”
熙熙攘攘。
嘰嘰喳喳。
視線裡,湧現出一片身影,不多,也就是三十四十人左右,卻將私人俱樂部的出口小巷圍堵得水洩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