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則職業生涯首次輸給伯蒂奇。
此前就不止一次提到過,也許伯蒂奇關鍵時刻缺少一點爆發力和意志力,但毫無疑問,他就是“巨頭時代”裡沒有能夠贏得大滿貫卻依舊能夠被稱為“偉大”的球員之一,不僅下限高,而且上限也很高。
對陣伯蒂奇這場比賽,和此前輸給費雷爾、輸給納達爾的比賽,又有不同。
一方面,還是能夠看出高文對紅土的理解不夠深刻也不夠全面,每站紅土賽事的場地都有細微不同,適應起來並不容易,一些擊球選擇和戰術佈局都有待商榷,而伯蒂奇恰好是沒有什麼漏洞的球員。
一方面,也能夠看出紅土賽季對體能和精神的消耗堪稱嚴峻,撇開狀態不佳的納達爾不說,其他三巨頭都面臨不同程度的身體耗損,高文自然也不例外,比賽的後半段,他的身體確實面臨一些考驗。
“6:3”、“3:6”、“6:7(3)”。
全場比賽耗時兩個小時四十分鐘,伯蒂奇笑到了最後,職業生涯首次擊敗高文。
於是,四強對陣——
上半區,“德約科維奇VS瓦林卡”。
下半區,“費德勒VS伯蒂奇”。
正常,卻又不正常。
說正常,那是因為過去十年時間裡,類似的畫面,球迷們已經看過不止一次兩次,一切都太熟悉了。
說不正常,那是因為過去的這一年,挑戰者聯盟的全面崛起徹底打亂格局,並且在今年迎來亂世,特別是“90後”、“95後”的年輕球員更是全面佔據大眾視線,但這次居然一個年輕人的身影都看不到?
這……
不過,又有誰能夠拒絕呢?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討論、熟悉的對陣……一夜之間,似乎又穿越回到2014年以前,熟悉的感覺全面迴歸。
一切,依舊是“四巨頭時代”。
而且,就連結局也如此熟悉。
德約科維奇擊敗瓦林卡,費德勒擊敗伯蒂奇,兩位巨頭雙雙晉級,會師決賽。
繼上週馬德里穆雷和納達爾會師後,另外兩位巨頭也不甘示弱地展現出色狀態,在羅馬成功完成會師。
“巨頭時代”的熟悉景象,又重新回到了視線裡,就好像什麼都不曾改變過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