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球勝盤局,高文發球。
“15:0”,一發內角強烈側旋,直接砸在T點上,索克沒有預判到,擊球直接打飛。
“30:0”,高文在底線連續三拍斜線壓制波斯皮希爾,最後一拍側身正手直接迫使波斯皮希爾回球下網。
小小驚喜。
第一時間,高文就注意到波斯皮希爾的心緒不寧,從以前到現在,他對比賽氛圍的微妙變化就有敏銳的嗅覺。
就好像現在。
波斯皮希爾一直在努力提升狀態,試圖集中注意力,但競技體育是這樣一回事:
越是緊繃越是激烈越是關鍵的時刻,就越是需要放鬆。
保持放鬆,這是摒除雜念的第一步,只有這樣才能心無旁騖地集中到比賽上,找回恰到好處的緊張感;反之,無法放鬆,越是強迫自己放鬆、強迫自己集中,腦海裡的思緒就越多,雜念就越來越擁擠。
簡單舉例,職業生涯首次大滿貫決賽,又或者是奧運會決賽舞臺,在這樣的時刻,不斷念叨著放鬆放鬆放鬆,反而製造反效果,越是想要發揮出色,結果發揮就越是糟糕,訓練水平的一半都打不出來。
波斯皮希爾,就已經有這樣的苗頭——
一眼就能夠看出他的掙扎。
剛剛這一分,高文和波斯皮希爾站在斜線位置上展開對攻,但高文沒有特別發力,只是改變擊球手法,波斯皮希爾就直接吃了一個下旋球,非常簡單的一次擊球卻以下網落幕,送出了非常基礎的失誤。
捕捉戰機。
高文立刻和迪米特洛夫利用擦汗的空檔進行簡單交流:
他們應該集中火力攻擊波斯皮希爾這一點,但不能太頻繁,避免波斯皮希爾在連環轟炸之中摒除雜念找回專注,而是需要保證突然性,進一步打亂節奏、打亂韻律,破壞擊球慣性,最後爭取足夠優勢。
迪米特洛夫微微有些意外:就這樣?
發球勝賽局,才僅僅兩分而已,高文就已經察覺到氣氛的變化並且調整戰術嗎?
難怪托比亞斯一直在說,雙打比賽,不僅是調整狀態適應比賽,同時也是一次學習過程,至少對單打球員來說是如此——
他們應該學習搭檔對比賽的解讀、對戰術的佈局、對機會的把握等等,這些細節,透過日常訓練是很難很難提升的,透過自己的單打比賽也很難尋找到新穎的觀點視角,卻往往能夠透過雙打尋求突破。
儘管迪米特洛夫什麼都沒有察覺出來,前兩分著實再正常不過了,但他還是決定相信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