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遊戲競技>賽點> 1222 再接再厲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1222 再接再厲 (1 / 3)

“4:3”,高文領先了。

其實,高文依舊在測試在適應在調整,並沒有全力以赴,從回合球的激烈程度就能夠看出來這點了。

但某種程度來說,也正是因為這種“不確定性”,反而導致比賽陷入混沌,一時之間很難抓住比賽脈絡。

特別是對年輕球員來說,往往容易產生困惑和迷茫。

當高文和普伊重新回到球場繼續比賽的時候,高文很快就意識到,普伊的信心出現動搖,開始自我懷疑。

最簡單也最直觀的體現就是:

接發球。

此前曾經提過,發球是網球所有技術環節裡,由自己全權掌控的唯一環節,可以想象,接發球一方也就特別被動,但並不意味著,負責接發球的球員就坐以待斃、束手就擒,他們也同樣有事情需要完成。

一,預判。

二,專注。

預判,並不是時時刻刻奏效的,一場比賽裡,一名球員可能需要發九十到一百二十個發球,乃至更多,所以,接發球一方不可能時時刻刻保持絕對專注和絕對高效,預判的準確率自然也就不太可信。

所以,預判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關鍵比分的準確判斷,根據觀察和分析展開;一種則是摸索出一個大概規律和氛圍之後的直覺,當然,也可以說是賭博,壓一側,提前啟動提前進攻,試圖搏殺。

由此可見,預判,其實是一種戰術,需要恰當運用。

專注,則不是。

全場比賽,在接發球的時候都需要保持專注,當對手觸球的剎那,第一時間做出反應,反應動作越快也就越有效,為自己在接發球的時候爭取更多主動;一旦啟動不及時,或者注意力分散,就可能錯過擊球點。

在這方面,一是靠天賦,阿加西在職業網壇歷史上,獨步天下,判斷和反應堪稱非人類;一是靠專注,納達爾在這方面則被認為網壇最強,儘管他的接發球不算赫赫有名,卻依舊強勢,依靠的就是專注力。

那麼,被譽為“最佳接發球”的德約科維奇和穆雷呢?

其實,他們也依靠的是專注,但和納達爾稍稍不同,他們對擊球的包裹力更強,哪怕專注度稍稍波動,也總是能夠包裹住網球,順利完成回球,甚至透過回發球製造威脅,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天賦。

視線,重新回到普伊身上——

當普伊信心出現動搖的時候,專注力難免波動,馬上就體現在接發球環節,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沒有盯住球”。

如果沒有盯住球的話,那會怎麼樣?

看看乒乓球就知道了,吃旋轉,要麼下網要麼打飛,網球也是一樣的。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