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踏踏。
腳底下是繩梯,輕盈的腳步井然有序地踩著小碎步移動:
中間、左側、中間;前進一格,中間、右側,中間;再前進一格。
每次兩隻腳都必須準確到位,腳尖點地之後,再進行下一步移動,精準和速度兼具,拒絕任何馬虎。
連續小碎步令人眼花繚亂,眼睛幾乎就要跟不上腳步的移動速度,反而是閉上眼睛,就能夠感受到堪比縫紉機的腳步移動,整齊、勻速、高效,腳尖和地面的觸碰宛若蝴蝶翩翩起舞一般,輕盈曼妙。
一段繩梯來到盡頭之後,左腳一頓,右手緊握著球拍,就已經順勢揮動——
球場對面,佩爾特正在喂球。
蹬地!
轉體!
揮拍!
砰!
球拍和網球的碰撞迸發出結實的聲響,網球朝著球網另一側快速飛行過去——
對面球場之上,擺放著一個個紅色塑膠飛盤,作為目標靶子,看似雜亂無章實則井然有序地散落著。
每一個飛盤代表一個落點,它們的佈局並不是落在角角落落,而是在球場不同位置,尋找不到規律。
這項訓練的目的,強調控制和落點,但相較而言,控制更重要,當腳步處於顛簸移動狀態的時候,重心不穩,如何控制擊球,並且透過高文的大腦運轉,將網球輸送到自己期待的目標,這才是重點。
佩爾特回頭看了一眼高文的擊球落點,眼底流露出一絲滿意,但嘴巴上依舊沒有放鬆。
“腳尖!”
“保持腳尖的輕盈。”
“小腿發力,核心力量,注意看球。”
“膝蓋,感受膝蓋的反彈,保持腳尖和膝蓋的靈活。”
“不要埋頭苦練,思考,感受,大腦也跟著轉起來。”
踏踏踏!
球場對面,高文完成擊球之後,右腿一蹬,身體就已經二次啟動,重新回到繩梯,朝著另一側移動。
重複套路。
日常訓練的本質,就是不斷重複、重複、再重複,枯燥無味地重複同一件事,這也是訓練困難的重要原因,不僅僅需要體力和精力,同時還需要毅力,精神層面的一點點鬆懈,可能就堅持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