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發球動作行雲流水、瀟灑飄逸,身體如同蒼鷹展翅一般,完全舒展開來,充分的蹬地和精簡的揮拍將身高優勢全部轉化成為力量,重重地朝著網球擊打過去。
砰!
內角。
偷襲正手。
其實,在自己第一個發球局裡,高文的發球套路相對簡單一些,主要以追身為主,沒有正反手之差。
部分原因是因為小茲維列夫的身高,儘管腳步靈活,但在接發球環節裡,讓開身體的動作不太靈活——
這是青少年時期小茲維列夫留下來的毛病,後來在ATP征戰經驗豐富之後,這個短板也就得到了彌補。@精華\/書閣*首發更新~~
部分原因是因為高文希望在開場階段多多打底線回合球,為戰術佈局、調整手感爭取更多擊球時間。
但是,從NCAA時期開始,高文最出色也最成熟的一點,就是對比賽的解讀,他知道什麼時候應該提速、什麼時候應該調整、什麼時候應該改變,最重要的是,什麼時候應該向對手施壓打破對峙平衡。
比如,現在。
顯然,小茲維列夫在底線找到了一些擊球手感,相較於第一局來說,這一局的回合球更加適合他的風格;所以,他咄咄逼人地不斷髮動進攻,甚至有些急切,試圖重新回到比賽軌道上,找回主動權。
高文所需要做的就是:
打斷他。
發球,就是展開戰術佈局的。
於是,高文作出了改變。。(本章未完!
1133 情緒上頭
球速,並不快,也就是時速185公里;更多的,追求線路和落點,以控制為主,高文要了一個T點位。
內角!
兩個發球區之間的中線,網球,準確無誤地砸在T點位置,甚至還稍稍偏向一區一側,將空間利用到極致。
慢鏡頭回放之中就可以看見,網球落地之後,釋放出強烈上旋,高速旋轉的網球,劃出一道飽滿弧線。
小茲維列夫,驚慌失措——
雖然他的站位也是靠近正手,隨時都能夠橫向移動,依靠臂長優勢,輕而易舉地就完成觸球動作;但這一次,預判失誤、啟動不及時,等待他整個人蹬地推送出去的時候,大腦就已經釋放出憤怒訊號:
晚了。
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