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遊戲競技>賽點> 1127 搶攻變線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1127 搶攻變線 (2 / 3)

儘管高文預判準確並且提前移動,但發球一方的優勢還是搶佔先機,以至於高文的腳步還是欠缺些許。

卻見,高文的上半身前傾,在橫向移動之中順著身體慣性,手臂和球拍一路延伸,依靠小範圍轉體力量完全揮拍,並且在即將觸球的剎那,將拍頭速度完全提升起來,手腕,一甩一帶,正面撞擊上去。

對於普通球迷來說,經常會好奇,為什麼網球比賽裡的變線,如此困難?

顯然,網球是一項綜合競技,並不能簡簡單單地用一個原因來剖析:

對手的球質、球網兩端的高度、回球的線路、腳步的移動、擊球的時機、處理的手法、正反手的轉換等等都是不容忽視的客觀因素,這才使得變線的難度直線上升。

但是,撇開這些不說,變線最最核心的技術,就是拍頭速度。

簡單來說,也就是手腕帶動球拍的速度。

如果只是依靠手臂的揮舞來帶動球拍,速度是絕對不夠的,因為變線也就意味著改變來球的運動軌跡,這要求更強大的外力介入,打破平衡,並且在電光火石之間完成回球線路的控制,拍頭速度至關重要。

也正是因為如此,看看那些變線頂尖高手們,無論男子球員還是女子球員,他們的拍頭速度都非常出色。

哪怕自身力量並不出色,卻也能夠依靠手腕的甩動和揮帶來完成變線,甚至在腳步不到位的情況下,也依舊能夠變線,納達爾在紅土賽場就經常奉獻失去位置困境下的變線穿越,憑藉的就是拍頭速度。

很多時候,他們的變線看起來往往閒庭信步、信手拈來,但其實全部都是手上功夫,絕對沒有那麼簡單。

形成直接對比的是,那些拍頭速度提升不起來的球員,變線往往就容易失誤,擊球線路也無法開啟局面。

同時,有些球員正手變線非常出色、反手變線卻徹底拉胯,也有些球員則是顛倒過來,歸根結底就是拍頭速度的原因。

特別是正手單手持拍、反手雙手持拍的情況下,一般來說,正手拍頭速度都是強於反手的,當然,偶爾也有特例。

那麼,是否有彌補辦法呢?

當然有。

拍頭速度不夠的話,依靠腳步來彌補,也就是提前移動到位,搶擊球點,然後依靠力量來完成壓制——

強行變線。

整體而言,網球是一項綜合運動,一方面不足,總是有另一方面來彌補,最終考驗的是一個均衡狀態。

高文和小茲維列夫就是一種代表,其實,兩位球員都不是力量型的,但兩個人都具有很強的變線能力,依靠的就是拍頭速度。

區別在於,小茲維列夫的反手變線能力更強,正手變線能力則稍稍不穩定;高文則正反手相對均衡。

從墨爾本擊敗德約科維奇到印第安維爾斯擊敗費德勒,高文敢於大膽出手、冒險變線,憑藉的就是自己的拍頭速度和擊球手感,哪怕沒有強悍的力量支援,他也依舊能夠打破平衡。

此時,也是如此。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