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戈爾和你到底是怎麼成為朋友的?”莎拉波娃幾乎就要控制不住自己的表情,距離破口大罵就差那麼一點點。
本來是一句吐槽,但高文信手拈來就完成了反擊,“你和諾瓦克又是怎麼成為朋友的?”
現實生活裡,漸漸熟悉起來之後,莎拉波娃其實是一個喜歡開玩笑的性格,愛玩愛笑,人美心善——
至少,迪米特洛夫是這樣說的。
細想一下,也有道理,莎拉波娃和羅迪克、德約科維奇這些喜歡惡作劇喜歡打鬧的球員關係都不錯;形成直接對比的,和費德勒、納達爾這些相對嚴肅一些的球員則是君子之交,私底下關係一般。
按道理來說,莎拉波娃和高文應該也能夠成為朋友,但故事的開端似乎就形成了錯位。
莎拉波娃對高文有先入為主的偏見,初印象往往是最錯誤卻也最難糾正的刻板印象,所以這才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怎麼看怎麼不順眼。
現在,被高文的話語一堵,莎拉波娃也是愣了愣,怒目圓睜,眼看著粗口似乎就已經在舌尖打轉。
高文恰到好處地使用打斷技能,“注意,孩子們正在看著呢。來來來,讓我們好好扮演今天的角色。”
說完,高文轉頭面向圍觀群眾,展露一個燦爛的笑容,揮手示意,輕而易舉地——
啊啊啊!
人群就傳來一片尖叫,提醒著他們現在的位置和狀況。
莎拉波娃也不得不看向群眾,同樣展露一個商業笑容,但皮笑肉不笑,稍稍靠近高文,用腹語術咬牙切齒地說道,“其他人知道你如此無賴嗎?”
“謝謝誇獎。”高文滿臉認真。
莎拉波娃:……
咯吱。
咯吱。
如果高文沒有聽錯的話,那應該是莎拉波娃咬牙切齒的聲音。
高文轉過頭,對著莎拉波娃露出一個燦爛的笑容,“小心,不要咬斷牙齒了,拍照起來就不美觀了。”
莎拉波娃,“你剛剛說球拍擊劍是吧?沒問題,我們來較量一場,我保證不會使用暴力。”
本來,這應該是威脅的,但任何攻擊,來到高文身上,似乎就不太一樣了——
“咦?你也感興趣呀!看,我剛剛就說了,這應該很有趣,我覺得我們之間還是存在一些共同點的。”
“不過,我有些擔心,擊劍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