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運動專案裡,一直客觀存在著這樣一種特別現象,似乎一夜之間,就喪失自己所有的專業技能。
曾經再簡單再輕鬆不過的專業動作,重複數萬數萬次的專業動作,突然就消失了,不會打球/踢球了!
這還有一種專業術語, “易普症(YIPS)”。
最初,這起源於高爾夫球術語,泛指職業球員在關鍵比賽出現抽搐、顫抖與僵硬等症狀,導致推杆困難或者失誤的現象,此類症狀大多出現在手腕以及手指的位置,使球員無法做出順暢的推杆動作。
許多需要高度專注以及精準度的運動,比如板球、網球、飛鏢等,也時常出現類似現象, 其實不止是運動,有些人在打字或者演奏樂器的時候也會出現類似情況,後來也就泛指喪失專業技能的情況。
那麼,易普症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目前,醫學研究依舊在探索階段,但整體而言,可以分為兩個部分——
物理層面和心理層面。
一種是物理層面。
運動障礙型易普症起源於一種叫做“肌張力不全”的生理疾病,肌張力指的是肌肉在休息、靜止狀態下緊繃的程度。
一般人來說,即使在放鬆、休息的狀態下,肌肉也會保持一定程度的張力,以此來維持身體骨骼的排列。
而肌張力不全患者,肌肉的張力會忽高忽低,除了會產生不自主的收縮外,甚至可能造成肌肉變形。
自然而然, 在需要專業技能的專案裡, 包括演奏、運動等等, 無法自主控制肌肉,就容易產生偏差。
一種是心理層面。
主要體現在壓力環境下的焦慮所導致,相關腦波研究也發現, 患有易普症的球員在推杆過程或者擊球瞬間產生焦慮時,左大腦會出現過度活化的現象,進而影響細節控制,這就是普遍的焦慮型易普症。
可以理解為壓力導致的發揮失常,非正式比賽的時候往往比正式比賽表現出色;當然,還有更嚴重的情況,哪怕非正式比賽的時候也喪失專業技能,似乎從來沒有演奏過或者擊球過一般,徹底遺忘。
慢慢地,此類現象的發生範圍越來越廣,不僅僅是與“手”息息相關,包括棒球、足球、籃球等等專案也都出現相同的病症。
那麼,如何治療呢?
運動障礙型易普症需要配合專業治療,而且,目前暫時還沒有百分之百的痊癒保障;而焦慮型易普症則有些難以捉摸,有些人可能從此就徹底喪失專業技能,有些人可能一覺醒來就恢復到原本的模樣。
在這裡, 為什麼提起易普症呢?
並不是說迪米特洛夫罹患了易普症, 而是強調了,在壓力失衡的狀況下,職業球員很有可能喪失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