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實力與默契配合碰撞出了火花!
“2:1”。
第二盤開局,對陣雙方各自完成保發,率先發球的高文和納達爾組合局分領先,然後就再次在伯萊利的發球局裡拿到了破發點。
而且,還是連續三個。
“0:40”。
面對連續破發點,退無可退,伯萊利和梅耶爾也打得更加激進更加主動。
先是透過近身發球擠壓到高文的接發球,而後又依靠梅耶爾的搶網形成前場壓迫,緊接著伯萊利就上網了。
一左一右,伯萊利和梅耶爾牢牢地把持網前優勢,將網球打成了羽毛球,整個節奏直接提升到全新層面,將對面兩個人壓在底線喘不過氣來。
高文和納達爾一直在試圖破網,但整個回合球速度太快,調整空間非常有限,優勢和劣勢的差距也就越拉越大,兩個人非常被動。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兩個球員就坐以待斃——
手握連續三個破發點,這也意味著他們有資本“浪費”,哪怕丟掉這一分也沒有關係,所以他們應該更加放手一搏。
在這點上,高文和納達爾是一樣的,應該出手的時候絕對不會遲疑。
強烈上旋!
納達爾先來一個,破壞梅耶爾前場截擊的節奏;緊接著高文也來一個,朝著伯萊利的反拍強烈撞擊過去。
伯萊利也感受到了危險,他和梅耶爾的防線正在持續強烈旋轉的撞擊之中鬆動,於是他做出了改變。
一個退步,一個側身,用反拍切削,沒有再攔網回去,而是切了一個小球,強烈外旋,落地之後就朝著場外撇了出去:
又短又急,又輕又淺。
顯然,伯萊利看到了危險。
高文和納達爾的腳步被壓制在底線附近,但兩個人都正在依靠個人能力發起強烈猛攻,試圖正面破局。
但伯萊利也同樣看到了機會。
他選擇用一個網前小球打破兩位球員的聯手,充分地將整個球場運用起來,然後高文和納達爾的底線聯盟就瓦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