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遊戲競技>賽點> 965 散場之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965 散場之後 (2 / 3)

今年休賽期,高文的體能訓練非常刻苦,成效卓著,確確實實提升了一個臺階。

但是,這依舊不夠。

重點就在於,高文已經不再是“黑馬”,而是“槍靶”,這也意味著,未來高文將面臨的衝擊和挑戰將更加艱鉅,體能儲備的標準也必須跟著更上一層樓。

此次在澳網,就是如此。

看看今晚決賽,最為直觀。

前兩盤,高文和德約科維奇的狀態都不穩定,出現一定程度的波動,失誤偏多,手感不佳。

佩爾特無從得知德約科維奇的具體狀況;但高文的話,確確實實是受到體能的困擾,半決賽的小腿抽筋就是一個訊號。

外行人可能詢問,怎麼可能?

從比分來看,德約科維奇和高文今年的澳網征程都非常輕鬆,一直到半決賽才丟盤,而且比分優勢明顯,在球場之上的平均時間就是最少的兩位球員,毫不誇張地說,他們是今年所有男子球員裡晉級最為順利的兩位球員。

怎麼可能面臨體能困擾?

但競技體育沒有那麼簡單。

比賽強度、氛圍壓力、精神對抗、自身狀況等等所帶來的消耗都是隱性負擔,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體能和狀態的波動。

對德約科維奇和高文來說,這場決賽的場外意義都遠遠超出想象。

正是因為如此,當走上決賽舞臺的時候,體能狀態就不在最佳,再加上悶熱潮溼的天氣,導致出汗量大增,鹽分和能量的流失加劇,在比賽初期的能量補充根本趕不上流失的速度,於是問題就出現了。

高文顯得有些“不在狀態”,德約科維奇也是頻頻出現狀況。

從這裡就能夠看得出來,高文還是有繼續提升的空間。

比賽結束的時候,佩爾特就已經開始思考高文的下一步體能訓練了,而且不要忘記,紅土賽季就在眼前——

同樣是三盤兩勝的比賽,在硬地上,往往九十分鐘內解決戰鬥,這是普遍狀況;但紅土上卻需要一百二十分鐘以上。

比賽長度,比賽內容,比賽質量,這都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

所以,佩爾特必須走一步看三步,絕對不可能事到臨頭再手忙腳亂。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