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年終總決賽,費德勒,分別擊敗穆雷、德約科維奇、納達爾,登頂冠軍,另外還擊敗了當年的世界第四索德林,也就是說,費德勒分別擊敗了世界第一、第三、第四、第五。
嚴格來說,上述三次,或多或少還是值得商榷。
一來,儘管德約科維奇在2007年世界排名就已經上升到第三,但當時,全然沒有“三巨頭”、“四巨頭”的概念,德約科維奇還沒有完成蛻變,遠遠說不上統治力,一直到2011年,時代才逐漸發生了改變。
二來,穆雷在2008年世界排名也已經來到過第四,但同樣,彼時的穆雷也沒有完成蛻變,起起伏伏還是經歷了一段掙扎時期,一直到2012賽季才突破自我,攜手德約科維奇構建了全新的四巨頭時代。
也就是說,“擊敗三位巨頭”的概念,應該在2012年以後,才具有歷史的重量。
那麼——
2014年,多倫多大師賽,特松加,分別擊敗德約科維奇、穆雷、費德勒,登頂冠軍。
這就值得刮目相看了。
從任何一個角度來看,能夠在同一項賽事裡,無論是連續擊敗世界排名前三的球員,還是連續擊敗三位巨頭,這都是一項壯舉,甚至稱之為創造歷史也不為過。
職業網球進入公開賽時代將近半個世紀的漫長歲月裡,也就只有區區七位球員能夠留下自己的名字。
特別是後者。
“四巨頭”,在過去整整十年時間裡,對於男子網壇是一個獨特的存在,也許他們會受傷,也許他們會遭遇爆冷,也許他們會狀態低迷,以至於他們的世界排名無法牢牢包攬前三前四,但他們的統治力卻是毋庸置疑的。
首先,世界第一和世界第二的位置永遠無法動搖。
其次,大滿貫和大師賽的冠軍堪稱固若金湯。
換而言之,“四巨頭”的概念本身,已經超越了世界排名的震懾力,成為當今男子網壇的一項終極挑戰。
任何一位球員!
如果能夠在大滿貫賽場擊敗一位巨頭,那麼毫無疑問就能夠登上頭版頭條;如果能夠在同一項大滿貫賽事裡連續擊敗兩位巨頭,那麼絕對是值得大書特書的成就,看看德爾波特羅和瓦林卡就知道了。
那麼,連續擊敗三位巨頭呢?
聞所未聞。
正如記者所說,因為四巨頭的統治力著實太過強悍,往往擊敗一位巨頭之後就已經消耗所有能量,結果就止步於第二位巨頭面前,目前為止能夠連續擊敗兩位巨頭的球員,基本就已經鎖定冠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