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剎那。
電光火石之間的剎那,描述起來似乎非常漫長,整個世界都放慢了一百倍速,甚至能夠感受到燈光之中飛舞的塵埃顆粒;但實際上,卻轉瞬即逝,甚至一個眨眼都還沒有來得及做完,就已經發生了。
砰!
納達爾, 擊球了。
直線。
最最關鍵的時刻,納達爾選擇了直線破網,因為直線對位高文的正手,顯然高文的正手也是不穩定的一側。
同時,納達爾疊加大量上旋,整個網球高速運轉起來,可以清晰捕捉到瑣碎絨毛在燈光底下飛轉的蹤影。
5200轉!
根據統計,這一拍擊球的轉速已經突破五千大關, 又轉又重、又沉又衝, 就這樣朝著直線碰撞過去。
高文,飛起來了。
腳步,稍稍朝著自己的反手位一個晃動,製造一個假動作,但緊接著,身體就已經朝著右側橫向移動。
人人都知道高文的正手相對不穩定,納達爾自然也知道,包括高文自己也知道,這是顯而易見的一件事。
所以,如果納達爾選擇直線破網,即使被高文準確猜中,他也能夠利用超級上旋破壞高文正手的穩定性,並且為自己贏得下一拍破網的機會。
這才是納達爾的比賽風格,就連破網,他也不追求一擊致命的效果,而是保持足夠耐心,一拍一拍來。
正手, 直線。
猜中了!
高文,快速移動。
但問題就在於,博弈與反博弈,遠遠沒有那麼簡單,即使高文猜中了直線,但來球速度完全超出想象。
原因?
這是網前,不是底線。
這就相當於高文的反應時間和空間都被壓縮了大半,納達爾正手擊球的威力也相對應地放大了數倍。
一切,都高速運轉起來。
蹬地!跳躍!
飛翔。
高文,整個人直接飛翔起來,一個飛撲,提前佔據主動,迎向來球。
手腕手腕手腕。
手腕!
這就是高文腦海裡唯一的想法,網前擊球和底線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底線擊球,需要手腕柔軟形成包裹;但網前擊球則不同。
如果是小球,那麼需要手腕細膩,用不同的處理方式去面對旋轉以及完成回球。
如果是截擊和高壓,那麼需要手腕筆直, 因為他們需要確保拍面的角度,在網前,拍面角度的一點點偏差,可能就是謬以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