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提問記者自己也有些無可奈何,不得不再次重複了一遍問題,“我是想詢問,你認為這是一種攻擊嗎?”
“不,我不這樣認為。”
再次,高文的回答沒有任何遲疑,直接給出了答案,但這次, 高文的話語還在繼續,總算是給出多一些東西了。
“如果你詢問我是否因此分心,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我知道,這就是比賽的一部分。”
“當我在家鄉比賽的時候,相信我,全場觀眾都站在我的身後,和我一起並肩作戰,那種感覺是永遠不會忘記的。”
“現在在墨爾本,我完全能夠理解觀眾們的心情。”
主場和客場。
這本來就是相對而言的,正是因為存在主場,所以才有了客場,否則,前往中立場地比賽就可以了。
網球比賽裡,主場和客場的影響已經相對小了許多,不像足球、籃球、橄欖球那樣,影響是肉眼可見的。
所以,他們學會享受主場待遇的同時,也接受客場的困難。
更何況,在ucla的時候,ncaa的主客場待遇就有非常大的差別,相對而言,澳網的客場只是一般般。
“事實上,我一直認為這是一種動力,讓我更加專注更加投入比賽的動力,我期待著能夠用自己的表現贏得觀眾的支援。”
“如果依舊是噓聲而不是歡呼的話,那就說明我的制勝分不夠精彩,所以,下一分,我應該更專注一些才對。”
輕描淡寫的話語,卻能夠深深感受到高文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堅毅和信念——
所以,高文這是在挑釁主場球迷嗎?
噓聲越大,越是來勁?
其實,球員們一直掛在嘴巴上的話語總是如此,“將壓力轉化為動力”,客場作戰總是如此,還能如何?
但很少很少有人敢如此直白地挑戰球迷,張揚、大膽、狂妄、自信,將全新世代的朝氣展現得淋漓盡致。
偏偏,高文是如此真誠又如此純粹,甚至還能夠感受到撲面而來的熱忱與生機,著實令人討厭不起來。
記者們,面面相覷,卻不知道澳大利亞的本土球迷們聽到這番話,反應如何。
唯一能夠確定的是,在連續擊敗四位澳大利亞球員晉級八強之後,高文沒有心虛沒有膽怯沒有退縮更加沒有停止的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