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洪流裡,每個人都在做出自己的選擇,但沒有人能夠斷言這是正確還是錯誤的,只有時間能夠證明。
關於球場頂棚,四大滿貫全部妥協,陸陸續續在各自的中心球場建設頂棚。
關於夜場轉播,美網率先創造壯舉, 澳網緊隨其後,但溫網和法網則暫時放慢腳步。
視線,重新回到澳網。
夜場比賽的核心意義就在於電視轉播。
一直以來,網球的大部分比賽都安排在日場,這也意味著工作日的上班時間,即使想要觀看直播也非常困難。
所以, 網球也開始學習足球、籃球,安排夜場,上班族們下班之後也可以觀看直播,然後賽事就能夠透過轉播權和廣告費來創造利潤。
也正是因為如此,夜場比賽往往都會安排真正的頂尖巨星,進一步刺激收視率,期待著能夠迎來豐收。
媒體記者們也喜歡以中心球場的比賽場次數量和夜場數量來衡量球員的地位,以及賽事的重視程度。
相對應地,安排夜場比賽的場地,自然就是最核心最重要、轉播裝置最齊全最尖端、並且設定大量直播間的場地。
今年的澳網,只有羅德拉沃爾球場和瑪格麗特考特球場有夜場比賽。
答案,也就不言而喻了。
其中,羅德拉沃爾球場是毫無疑問的中心球場,男單、男雙、女單、女雙、混雙的五項決賽全部都在這裡舉行;青少年比賽的決賽,則可能根據賽程做出調整,偶爾也可能前往瑪格麗特考特球場舉行。
自然而然,瑪格麗特考特球場就成為二號球場,海信球場則是三號。
那麼,賽程和場地到底會如何安排呢?
次日上午,十點整, 組委會就公佈了第一個比賽日的賽程安排。
羅德拉沃爾球場。
日場。
第一場,“哈勒普vs卡婭卡內皮(karinknepp)”。
第二場,“伊萬諾維奇vs露西赫拉德卡(luciehradecka)”。
第三場,“納達爾vs尤茲尼”。
夜場。
第一場,“費德勒vs盧彥勳”。
第二場,“莎拉波娃vs佩特拉馬爾蒂奇(petramartic)”。
第一個懸念,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