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事無絕對。
問題和問題之間,交織錯雜在一起,難以分辨,不同地區的關注重點稍稍不同卻也有互相共通的地方。
但可以肯定的是,新聞釋出會時時刻刻處於沸騰狀態。
一個接著一個問題源源不斷地往外拋,方方面面,全無死角,不僅僅是記者數量,提問數量也同樣迎來井噴。
從高文登場開始的那一刻,充盈整個現場的嗡嗡聲響就沒有停歇過,而且也看不到盡頭。
難以想象,如果是在其他新聞釋出廳,這些記者們到底應該怎麼塞進來;塞不進來的話,他們又是否善罷甘休?
很有可能,到時候記者們就要持續不斷騷擾澳網賽事組委會了,“我們想要採訪高文,卻沒有辦法進場”。
屆時,又是另外一番熱鬧景象。
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對於亞洲和大洋洲的泛太平洋區域來說,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商業推廣到市場深入再到全球戰略佈局等等方面,這一項體育賽事的珍貴和隆重都是不可取代的。
每年,亞洲球員前來墨爾本參賽,總是能夠得到更多優待,僅次於本土球員——
這也是澳網的策略,深深紮根於亞洲和大洋洲展開推廣,充分利用其他三大滿貫所不具備的優勢。
一直以來,美網都是四大滿貫之中最賺錢的一項賽事,因為商業體系最成熟也最完善,職業競技體育產業也在最前沿,這也使得他們走在一眾競爭對手的前面,遙遙領先。
而澳網,則一度陷入困境,因為特色不明顯,因為市場相對侷限,因為種種原因,一直到組委會和墨爾本所處的維多利亞州達成合作協議,展開一系列推廣,以亞洲和大洋洲作為根基,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特色和道路。
近年來,澳網終於重新回到激烈競爭行列,從收視率到贊助商再到賽事盈利,全方位迎來井噴爆發。
曾經被普遍認為吃力不討好的燙手山芋,現在卻正在成為一個人見人愛的香饃饃,澳大利亞的其他州府紛紛開始蠢蠢欲動:
有的追求共贏,模仿美網系列賽的模式,配合維多利亞州開啟“澳網系列賽”,悉尼、布里斯班和奧克蘭就是如此。
有的虎口拔牙,展開正面競爭,希望澳網能夠重新回到公開賽以前的模式——當初這項賽事輪流在新南威爾士州的悉尼、維多利亞州的墨爾本、南澳大利亞州的阿德萊德巡迴舉辦,他們也試圖分一杯羹。
側面,就能夠見證澳網的成功。
其中,整個亞洲市場的佈局和推廣,無疑是千禧年之後,澳網最正確的一步棋,這也使得賽事的風格漸漸鮮明起來——
泛太平洋唯一一項大滿貫賽事。
自然而然,一如想象,高文的橫空出世,在澳網無與倫比的重要地位,也就得到進一步的高亮突出,毫不費力就能夠點燃所有人的熱情,超高人氣直逼四巨頭。
而且,這還不是全部。
熙熙攘攘的關注焦點之中,又怎麼可能缺少皇冠之上的明珠呢?此前拋給阿加西和高弘禮的問題,現在也同樣拋給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