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前,八強對戰的前瞻之中,業內人士和資深球迷普遍認為:
面對布朗,高文可能會遭遇一些挑戰。
原因有二。
其一,高文自身狀態不穩定。
本來,賽季初人人都在尋找手感,納達爾和費雷爾都早早出局,高文自然也不例外,反而是那些常年混跡挑戰賽的球員,習慣奔波、習慣變動、習慣動盪,他們在新賽季揭幕的時候可能更快進入狀態。
而且,高文調整發球技術動作,前兩輪比賽的雙誤數字居高不下。
其二,布朗這把神經刀具備一定衝擊力。
彪悍的發球、強硬的正手、捉摸不定的戰術,確確實實讓布朗擁有成為“巨人殺手”的資質,特別是對陣年輕球員的時候,因為缺乏經驗,隨機應變能力短缺,布朗天馬行空的擊球選擇也就更加防不勝防。
然而……
高文的應對非常非常出色!
儘管全場比賽高文依舊送出九記雙誤,居高不下的失誤還是能夠看出發球環節的磕磕絆絆,但不管是一發還是二發,高文都展現出自己的強大布局能力,“以變制變”,每一次總是能夠走在布朗的前面。
最終,反而是讓布朗的短板暴露無遺——
沒有計劃。
準確來說,他有“a計劃”,但沒有“b計劃”;而且,“a計劃”也並不是計劃,只能算是靈光一閃而已,想一出是一出,擊球出手瞬間才決定自己的路線和手法,有時候,就連他也不確定自己到底準備如何擊球。
於是,一旦對手的變化搶先一步,又或者是“a計劃”碰壁,布朗的後續擊球就會七零八落,不成章法——
失誤。失誤。還是失誤。
空有一身力量,但布朗卻沒有辦法轉換成為有效擊球,要麼出界,要麼下網,網球愣是被打成了壁球。
這就是典型“挑戰賽球員”的風格,只有三板斧,一旦三板斧被遏制住,那麼比賽可能就會一瀉千里。
當比賽進入第二盤,高文開局階段就早早完成破發,然後比賽就進入表演賽模式,布朗的擊球花樣盡出,從現場爆發出來的陣陣笑聲就能夠知道,娛樂效果非常出色,但對於比賽大局來說,卻沒有影響。
直落兩盤!
全場耗時五十八分鐘,高文輕取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