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第二次交手, 錦織圭已經做好萬全準備;而且,高文上週剛剛在巴黎奪冠, 狀態正佳,他就更加不可能掉以輕心,自得知拉奧尼奇退賽之後,他和張德培就一直在分析戰術,並且確定自己做好迎戰的準備。
然而,實際情況卻非常……彆扭。
並不是說正手還是反手,亦或者是技術環節的問題,而是整個擊球節奏,忽快忽慢,讓人難以捉摸。
至少在開場階段,錦織圭腦海裡有著紛紛擾擾的思緒,他還是需要一點時間整理思路。
“15:40”。
在自己的發球局裡,錦織圭轉眼就需要面對兩個破發點的考驗,所以他需要緊張起來,這才對一點點雜音都特別敏感。
一區。
內角?外角?
比發球更加重要的是,下一拍的進攻銜接應該如何佈局?
錦織圭深呼吸一口氣,認真想了想,然後就再次拍球了。
啪。啪。啪。
迴響,持續不斷地在耳膜之上轟鳴,錦織圭拋球了——
外角。
錦織圭終究還是選擇了外角,壓制高文的正手,試圖從高文的正手位突破,哪怕最近兩週,高文的正手發揮格外出色。
時速173公里。
一發速度並不高,但錦織圭和高文不同,高文是有意為之,而錦織圭則是平均發球時速就一直不高。
卻見,高文一個大跨步就已經衝了出去,正手做出一個大回環的甩鞭式揮拍,身體完全綻放開來。
來了!
錦織圭目不轉睛地盯著高文的回球,連續小碎步調整,朝著自己的左側移動——
回球,在中路區域靠近反手位一些。
可以看得出來,高文試圖拉一拍直線,但因為揮拍時間不夠,整個動作沒有做完整,所以直線也就沒有完全捋直。
這也給了錦織圭足夠時間移動,雙手反拍早早做好引拍,準備進攻。
等等!
錦織圭的瞳孔收縮起來,第一時間就注意到了強烈上旋的旋轉,在落地之前就已經能夠看到炸開的絨毛,彷彿憤怒的小鳥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