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遊戲競技>賽點> 028 核心力量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028 核心力量 (1 / 2)

網球專案的上肢力量訓練,手臂和肩膀,這只是一部分而已;小臂和手腕,這才是難點。

這點,其實和乒乓球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簡單來說,網球也是一項需要非常細膩手感和精準控制的運動,旋轉多一點少一點、接球點早一點晚一點、收拍快一點慢一點,回球的效果可能都會出現巨大偏差,甚至就是勝利與失敗的區別。

在高文和吉隆的迷你對決裡,第一局的最後一分,吉隆利用側身正手製造出絕對優勢,幾乎就要得分,但高文依舊沒有放棄、咬緊牙關追到網球,在身體失衡的情況下,完成擊球,並且最終贏下那一分。

那一分,高文最後收拍的反手,利用的就是手腕的小肌肉群和天生的手感來實現力挽狂瀾。

如果收拍動作慢一些或者球拍拍頭速度慢一些,那麼即使高文完成觸球,回球也大機率可能出界,無法回到場地內;如果手腕力量弱一些或者小臂揮動速度慢一些,那麼結果也是一樣的,出界是大機率事件。

也就是說,高文能夠還擊成功,主要就是依靠上肢力量,特別是小臂和手腕的力量。

網球比賽裡的大部分擊球動作都是在移動過程中完成的,即使腳步沒有站穩,至少引拍、揮拍的上肢動作是能夠完成的,但如果腳步沒有到位、又或者是錯過擊球點,此時揮拍動作已經沒有辦法做完整,也就意味著後背、肩膀和手臂的力量無法完成發力動作。

那麼,如此情況下,唯一能夠依靠的就是小臂和手腕。

此時,小肌肉力量的作用就是關鍵。

不僅是極限接球,除此之外,放小球、拉旋轉、挑高球等等技術動作也需要小肌肉力量來發揮作用;還有最最頻繁也最最平常的變線擊球,也就是從對角線轉為直線或者從直線改為斜線,這樣的變線擊球,對於小臂、手腕以及手感,要求非常高。

為什麼有些球員,在比賽裡的變線擊球如此輕鬆寫意?其實就是力量的壓制。

塞雷娜威廉姆斯的變線,往往就是絕對力量的壓制;諾瓦克德約科維奇的變線,則更多是小肌肉力量的包裹充分發揮細膩的手感與精準的控球。

但不管是威廉姆斯還是德約科維奇,上肢力量都扮演著重要角色。

所以,網球的上肢力量訓練非常繁瑣,還有專門針對手腕、小臂的特別訓練;而且不僅僅是專門的力量訓練,也有靈活訓練、球感訓練、手感訓練等等。

在網球的日常訓練裡,球員們經常用網球當作足球,進行顛球、控球以及傳球的訓練,用意就在於此,講究控制也講究靈活,更重要的是球感和手感練習。

在上肢力量的訓練之中,網球和乒乓球確實有著諸多相似之處,但最明顯也最直接的一點區別就在於:

即使是上肢力量訓練,但網球訓練也要求運動員保持屈膝狀態——至少,大部分訓練動作都是如此。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來,網球專案需要球員時時刻刻意識到腿部力量的存在,屈膝,是一種彈簧功能,同時也是保持移動活力的狀態,哪怕是上肢力量訓練中,下肢也不能忘記,透過這樣的動作加深肌肉記憶。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核心力量。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