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朕就是亡國之君> 第三百四十章 陛下不收的稅,叛軍也要收?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四十章 陛下不收的稅,叛軍也要收? (1 / 5)

李賢匆匆來到了南京講武堂,和北京一樣,是破掉了一座寺廟建立而成。這也是李賢乾的事兒…

此處名曰靈谷寺,是一座無樑殿,並非是木結構的寺廟,而是由磚石整體構成的大殿,拱高三丈有餘。

孫忠入南京城,南衙謠傳,孫忠擅禮佛度僧道,這一個訊息一出,無數僧人奔赴南衙。

被李賢以「四方多流徒之民,三邊又缺戰守之士,度僧道太多,恐本末倒置,盡行逐還」為由,驅逐僧人出南衙了。

李賢援引驅逐大隆興寺的國師舊事,說服了諮政院眾人,完成了這一壯舉。

理由很簡單,寺廟掛靠不納稅,度僧道太多,不是好事。

最終在南京這座巨大的寺廟裡,完成了南衙講武堂的設立。

李賢趕到的時候,所有的軍勳外戚和將領都趕到了講武堂內,他們的表情極為惶恐。

皇帝終於興兵南下,分成了兩路,一路直奔河南,一路至山東。

王驥深吸了口氣說道:“徐州地方,三面阻山,一面臨河,汴水自西、泗水自北,千年未變。”

“徐州地方,南引邳宿,北控兗濟,西扼汴泗,一瀉千里之勢,以保障江淮險要之設舊矣,金陵恃徐為南北咽喉。”

“為北國鎖鑰,南國門戶,向來為兵家必爭之戰略要地。”

徐州位於一個小盆地內,宣德年間,曾經因為黃河改道被淹過,當時,官民集資遷城。

王驥當時還是給事中。

他從河防、漕運、倉庫、戰守、民生、區劃、成本等幾個方面,舌戰群儒,最終確定了徐州不可移城。

在徐州舊址上翻了這座新的徐城,改名徐州。

是一座圍四十餘里的大城,護城河寬約三丈有餘,城牆高三丈有餘,因為汴水、泗水的穩定,這座城池堪稱易守難攻。

守長江必然守淮,守淮必守徐州。

“歷代大規模征戰四十餘次,是非曲直,並不難以論說。”

“夏啟十五年,武觀以西河叛,彭伯壽帥師徵西河,武觀來歸。”

“商武丁四十三年,大彭叛亂,武丁命婦好,領兵平叛,誅大彭於九裡山。”

“武丁五十年,韋國以為大彭報仇為名,再叛。婦好再徵彭城,也就是今天的徐州。婦好中流矢,次年,亡於宮中。”

“周穆王令楚文王伐徐,徐偃王敗走,賜造父以趙城,由此為嬴姓趙氏,趙非子入秦亭,秦趙同源同族也。”

“楚漢爭霸,漢二年,漢高祖劉邦率軍五十六萬出陳倉,一路攻城略地有一下千里之勢,正是在這徐州,爆發了彭城之戰。”

“項羽以三萬兵力,大破漢軍五十六萬,劉邦單騎逃脫,睢水為之不流,發關中老弱未傅悉詣滎陽,漢國幾滅,人人惶惶。”

為什麼都說項羽是楚霸王,這世間有誰能夠以三萬破五十六萬大軍?

王驥自問自古以來,天下猛將無數,誰能做到如此勇猛?

漢二年打完了彭城之戰,項羽和范增圍困劉邦於滎陽。

范增是項羽重要的謀士,范增說直接滅掉了劉邦,要不劉邦還要叛亂。

但是最後項羽懷疑范增和劉邦勾結,自毀長城,否則楚漢相爭孰勝孰敗,誰人能說呢?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