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涉及到了韃靼、兀良哈王化,涉及到了大明海陸並舉的大戰略,不容有失。
而五軍都督府的參謀們,無論如何都無法想象,這一仗需要兩年的時間,最保守的參將們也給出了最保守的時間是六個月,春暖花開,大明軍就打進了建州衛。
所以,沒人催促前線。
對於大部分的大明朝臣而言,不過是一群蠻夷在窮途末路之下的哀嚎。
李滿住將自己的主力共計1.5萬人集中在界藩山,在大明中路軍接近建州右衛的時候,終於受不了這種步步為營的恐怖感,步步為營就是極限施壓,就是一個勇敢者遊戲,誰先勇敢誰死無葬身之地。
在一個李滿住認為是時機到了的時候,他發動了對石彪先鋒軍的突襲。
石彪嚴格遵守石亨軍令,聲息相聞,脈絡相通,並沒有任何冒進之舉,也沒有因為破壞了敵人的陰謀而有任何的懈怠或者狷狂,因為他知道,這要是打輸了,石亨真的會大義滅親,把他這個親侄子砍了以正軍法。
陛下都說了不急,他還冒進,那是違抗陛下的意志。
所以,當李滿住率領主力進攻石彪先鋒軍的時候,石彪的火炮陣、火銃陣,剛剛轟鳴了不到一刻鐘的時候,趙輔帶著另外一隊先鋒已然馳援。
李滿住的戰略失效了,他以少量兵力協防,主攻一路的戰略,在主攻一路沒有取得成功的時候,三路皆破,李滿住主力被大明火炮和火銃兵團團圍住。
還沒有打下建州右衛,建州主力被大明軍包圍,並且以一種炮火洗地的方式,被消滅的一乾二淨。
「不過如此。」石亨放下了千里鏡,嗤笑了一聲。中軍趕到的時候,負責安保的西路軍還沒有投入戰場,建州的精銳已經被打到嚇破了膽,李滿住的人頭被建奴割下,獻到了大明軍陣之中。
第二陣大明再勝,靜,不動如山,動,侵略如火。
而後大明勢如破竹,將建州三衛在十日內攻下,而後開始向北一路攻伐,追殺逃亡的董山,在大明景泰十四年天明節之前,在野人女真的部落,大明的獵犬找到了董山的味道,將董山殘部消滅,將董山的人頭,送往了京師。
而納哈朗,投降了。
納哈朗的爺爺是猛哥帖木兒,猛哥帖木兒是大明冊封的都指揮,納哈朗拿著太宗文皇帝的賜下的詔書,大喊自己是大明忠臣,受到了李滿住的脅迫不得不反明,大明王師一到,率眾投降。
這石亨和于謙發現這個納哈朗就是建州三衛裡的老六。
董山和李滿住趁著大明孱弱劫掠大明的時候,納哈朗忙著屯耕,從不擾邊,但是大明勢弱,納哈朗的確是「被迫」投敵,現在大明王師來了,納哈朗立刻倒戈,這也不能怪納哈朗不講義氣,李滿住的主力崩潰的實在是太快了,一個接戰被合圍,最後被手下殺死。
李滿住的戰略自然是極好的,也是唯一的一條路,可是他碰到的是鼎盛時期的大明。
納哈朗本身就沒什麼抵抗意志,一看李滿住死了,一翻自己的犯罪記錄為零,直接納頭就拜。
大明墩臺遠侯甚至找不到納哈朗冒犯大明的言論。
造反造到這個份上,也算是獨一份了。
最後納哈朗被任了一個韃官,被送到了天津衛,賜了李姓,三世降襲,算是勉強苟活了下來。
遼東戰事之順,遠超所有人的想象。
朱祁鈺將董山、李滿住的腦袋掛在了德勝門上,掛了十天,餵了野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