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朕就是亡國之君> 第九百二十五章 天子一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百二十五章 天子一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 (2 / 3)

天子一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

盤踞在呂宋諸島的大食人,就是平息天子怒火的代價。

朱祁鈺拿起了另外一份塘報,說道:「收到了鴿路塘報,唐興、劉永誠奏聞,李成武已就任大明舊港宣慰司宣慰使,此番再設宣慰司,舊港宣慰司不掌兵權、不設世官土酋,一應由大明水師駐軍,舉人賜同進士出身至舊港任事,九年期滿歸明。」

「李成文已經乘船入明,若是李成文順利抵達,朕即給印賜綬,李成武可用,李成文若是不至,那這海外勢要之家便不可信。」

于謙提出實踐,先用著再說,朱祁鈺同意了,這李成文是否順利入明,可不僅僅是隻干係到了梅州李氏一家,甚至還關乎到了整個南洋僑民,在朝廷、在皇帝陛下這裡的地位問題。

于謙信心十足的說道:「臣以為李成文必然順利入明,他不會生什麼么蛾子,李成武、李成文是有恭順之心,李成武之所以能夠順利接掌舊港宣慰司,是舊港內外都知道讓李成武當家,不會給舊港招致災禍,而是帶來安定,這是舊港上下所期盼之事,也是兩兄弟期盼之事。」

朱祁鈺思索片刻說道:「但願如此,可省不少的麻煩,李成文若是真的順利入明,朕決計不會虧待李成文分毫,大明開海,唯有中原內外同胞,勠力同心,方得始終。」

大皇帝當然殷切的期盼海內外的同胞能夠勁兒往一處使,把肉爛在自己人鍋裡。

「陛下,不說話的往往是大多數,陛下在京師,奏聞於陛下案前的都是跳上岸的魚,心念故土者大有人在。」于謙再次上諫,他這話裡話外,都說陛下對僑民的認知是片面的。

心念故土者,就是于謙力諫要爭取的人,也是陛下所期許的,中原內外同胞,勠力同心。

朱祁鈺能聽懂于謙的意思,倖存者偏差,如果生於深宮,長於婦人之手的皇帝看著案桌上,不是這裡民變,就是那裡民變,多少會覺得天下黎民百姓都是刁民,可大明天下,最多的還是老實巴交的百姓。

南洋諸事,奏聞到皇帝面前的,大多數都是鬧了海盜,那裡商船被劫掠之事,倖存者偏差之下,皇帝自然會下意識的認為這些僑民不聞王化日久,禮義廉恥盡喪。

「朕同樣希望於少保這次能贏,朕輸了也是樂意,只希望李成文不要自誤。」朱祁鈺良言嘉納,並沒有因為于謙勸諫的話有不恭順的地方,就斤斤計較。

李成文會不會自誤?

朱祁鈺並不知道,此時在南洋海面顛簸的李成文只恨自己沒長翅膀,船走得太慢,因為上了船後,李成文才知道自己暈船,在船上吐得七葷八素,就差把心肝脾胃吐出來了,李成文整日裡唸叨著何時靠岸。

于謙端起手,訕笑了下說道:「陛下,選秀女的事兒,這畫像送給花鳥使已經三日了,禮部等著回信兒,姚尚書急的團團轉,找到了臣,旁敲側擊的問臣,陛下是不是不滿意啊,是不是挑選的人犯了什麼忌諱。」

「興安,禮部送來了嗎

?」朱祁鈺完全沒印象,他既然答應了,自然不會再故意拖延,大明京營都凱旋一個多月了,這選秀女事,自然可以推動了。

花鳥使興安俯首說道:「禮部三日前就送來了,陛下說處置完了國事再看,可陛下批閱了奏疏,天色已晚,陛下辛勞,臣實在不想陛下耽擱時辰。」

朱祁鈺這個勤政的皇帝,批閱奏疏結束往往都要奔著子時去了,連寵冠後宮的冉寧妃,都得在後院候著,興安再把這畫像遞上,那才是不體恤陛下辛苦,那才是沒有恭順之心。

「啊,這樣,那朕就不看了,交給汪皇后定吧。」朱祁鈺一琢磨,讓汪皇后定下來便是。

正常的皇帝,都是無情的政治怪物,于謙病了,朱祁鈺會到後山伐竹取瀝,會時時關心,可是這後宮的妃嬪,死了便是死了,頂多感慨一下便向前看了,後宮的妃子可以有很多,但是忠心不二、才能出眾的臣子少之又少。

選秀女,這秀女只要背景沒什麼問題,也不是誰安***來的人,模樣、性情,完全沒什麼要特別挑選的地方,反正禮部、內署也不敢拿歪瓜裂棗糊弄朱祁鈺。

朱祁鈺不是很在意在選秀女事中,這秀女如何,這選秀女不過是一場政治活動。唐雲燕和李賢兒入宮之時,朱祁鈺也只是去看了一眼便定了下來。

十一月的京師籠罩在鵝毛大雪之中,而幾條聖旨,引得坊間議論紛紛,楊正明當街殺人案,最終以楊正明流放而告終,而五城兵馬司的幾位駙馬都尉和他們的門下走狗們,當天就被黃衣使者取走了印綬,京師無不拍手稱快,正如朱祁鈺所言,百姓們敢怒不敢言罷了。

而在邸報上,駭人聽聞的呂宋大屠,成了街頭巷尾談之色變的話題,這樁舊案被公之於眾,引得議論紛紛。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