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朕就是亡國之君> 第八百八十六章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百八十六章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2 / 4)

連那塞外的匈奴左翼郅支單于,都敢對大漢朝齜牙了,要知道經過漢武帝和漢宣帝的持續不斷的教訓,匈奴人比那捱了打的狗,還要老實萬倍,但是這郅支單于殺了大漢使臣谷吉。

在大漢朝的年代殺漢使,這不是齜牙,這是國恥。

唐興想起了一箇舊聞,笑著說道:「劉大擋不在朝堂日久,其實這朝堂之上,不乏此類說辭,翰林院的一個翰林有次上書說:陛下這泰安宮一年要花五十萬銀幣安防,起視四境皆安,靡費鉅萬。陛下就批覆說:朕還怎麼節儉?要不朕的冕服用棉不用絲?要不你教教咱?陛下一句話,堵得這翰林啞口無言,從此以後再無人提及此事。」

「陛下就差說:你猜猜朕這一年五十萬的班直戍衛,到底是在防誰?」

劉永誠聞言一愣,這俗儒真的是崇古,快兩千年了,說辭都不帶變一下,當今陛下難道和漢元帝一樣好忽悠,眼瞎不成?

他敲了敲几案說道:「這天下沒人能在陛下節儉這件事上指手畫腳!沒有人可以置喙!於少保也不行!」

「於少保從來沒說過這話,還有人鼓譟於少保彈劾石亨諂媚拍馬屁送禮,於少保理都沒理。」唐興解釋了一句,于謙可不是權臣,那是賢臣,而且於謙在這件事的態度上頗為古怪。

作為大明知名的正統鐵桿擁躉,劉永誠這番話全都是對陛下的迴護之意,一旦說出了陛下英明四個字後,這埋在心裡的話就可以堂而皇之的說出來了,念頭便立刻通達了,投獻一念起,剎那天地寬。

這冕服可是崇古禮法的核心,用棉不用絲,的確是節儉了,但是用棉那就是違了禮制。

這一句回覆巧妙就巧妙在,整個大明朝沒人能說他朱祁鈺不節儉!

于謙就曾公開表示過陛下應該有一些享樂之物,理當勞逸結合,甚至對石亨進獻各種玩物,熟視無睹,天子節儉當然是好事,可是陛下這太過於節儉了,四季常服不過八套,冕服就一套,這天朝上國禮儀之邦,陛下實在是有點不顧及朝廷的臉面了。

就比如那尼古勞茲和胡淡吵架,尼古勞茲吵不贏就往胡淡的肺管子上戳,就問皇帝的禮服居然還要洗?一句話讓四十年的禮部尚書胡淡直接破了大防,罵罵咧咧不知

所云。

于謙甚至還思考過是不是自己的問題,當年京師之戰前,陛下要吃鹹魚幹,多大點事兒,于謙迂迴了勸諫了下,畢竟這剛登基還要打仗,這麼做實在是有點不是時候,陛下良言嘉納。

結果壞了,出大事了!

陛下在這享樂二字上,便是連鹹魚幹這等都沒了,弄的于謙談到這個問題,都有些沒著沒落,心裡沒底兒。

可是你要說陛下摳門,那陛下修馳道、修渠立廠、疏浚萬里河道,這哪一樣不是花錢如流水?可是陛下那眼睛都不帶眨一下,彷彿內帑的錢不是自己的錢一樣,朝廷沒有就內帑出,先辦事後算賬,一副財大氣粗,朕有的是錢的模樣。

劉永誠看著唐興,嘖噴稱奇連連搖頭說道:「這劉爽崇尚儒家,啟用了很多儒生官員,若是獨尊儒術,只用儒家也就罷了,這漢宣帝留下的底子厚實,隨便他折騰便是,也折騰不出什麼所以然來。」

「可是呢,漢元帝劉爽,他重用儒家,還寵信宦官,這也就罷了,劉爽還稱病不上朝,將國事都交給石顯等一眾宦官處置,神器被僭越,這黨錮,一下子便起來了。」

「儒生和這宦官們,那是天災也吵,兵禍也吵,下個霜也吵,地龍翻身也吵,都是吵架的由頭,朝堂上打成了一鍋粥,這行制便是朝令夕改,民不知法,法不束民。」

劉爽登基沒幾年便生病了,這一病就是十幾年,若是病重到無法處理國事,那早該病死了;若並不是病入膏育,那這十幾年不處置國事,便只能用稱病二字了。

聽說過臣子稱病不上朝,這皇帝你稱病不上朝,屬實是讓人摸不著頭腦,路易十六看了都直呼內行。

「劉大擋說的是漢元帝還是稽戾王啊。」唐興越聽越不對勁,這說的是漢元帝,可是這話裡話外,怎麼越聽越像是稽戾王呢?

「自然是漢元帝。」劉永誠笑了笑,回答道,他說的是漢元帝,但是這話音還是落在了稽戾王。

劉永誠看著天空明月悠悠的說道:「這興文廈武,黨錮盈朝,導致民不知法,法不束民,朝廷無兵可用,無將可調,地方勢要豪右便如同雨後春筍般的冒了出來,並且茁壯成長,相映成林,漢元帝還想遷天下豪戶守陵,可是詔書下了之後,無人響應,這地方官吏們叫苦連天,漢元帝便廢了這徙民陵邑的制度,因為已然做不到了。」

「你這個相映成林用得好。」唐興對劉永誠的用詞稱讚了一句,這相映成林可謂是把地方勢要們共同默契用最直觀的形象表示出來。

劉永誠繼續說道:「就像現在韃靼和瓦刺一樣,個左翼一個右翼,當時的匈奴分為了郅支單于和呼韓邪單于,呼韓邪單于便是那個王昭君出塞嫁的單于。」

「這呼韓邪單于一看大漢勢大,便直接遷徙到了河套,上書稱臣,投獻了大漢,願為大漢戍守邊疆,跟今日脫脫不花入明大抵相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