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朕就是亡國之君> 第八百二十二章 治國修身平天下,掃清天下不平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百二十二章 治國修身平天下,掃清天下不平事 (1 / 4)

大明的開海已經進行了十年之久,海貿在蓬勃的發展當中,相關的產業鏈已經趨於成熟,而當初有力促進海貿事的李賓言,成為了海貿發展的阻力。

作為松江巡撫,李賓言每年在船證的數量上的態度都極為保守,導致船證的價格居高不下。

很多人希望李賓言挪一挪位置,又因為李賓言簡在帝心聖眷正隆,對李賓言亂來,陛下必然雷霆大怒,到時候誰來承擔陛下的怒火?

所以,用一種又捧又踩的手段,讓李賓言離開松江巡撫的位置。

“興安,你說李愛卿在船證這件事上是不是太保守了?”朱祁鈺詢問興安如何看待李賓言在船證數量上的態度,李賓言在松江巡撫的位置上,經歷了七年有餘,船證從三百張變成了五百張。

“陛下,泰安宮裡的宮人們,每個月都要定期修剪草坪,一來為了美觀,二來為了修建飛蟲,但是這園子裡的草,若是不修剪,來年,這草坪就長成了斑禿。”興安頗為認真的說道:“眼下海貿事,臣以為亦是如此。”

草坪需要定期修建,否則這園子就荒了。李賓言為何在船證的數量上如此的保守?

大明的海貿事依舊很不成熟,讓海貿事野蠻生長的結果,就是大明無人從海貿事上獲益。

比如之前的占城米粱,明明大明有著絕對的議價權,卻折騰的松江府的米行不僅不賺錢,還賠錢。

李賓言在反內卷。

大明這幫遮奢豪戶們的思維侷限於小農思想,侷限於收稅理念,萬事都想做到一家獨大,然後躺著收租,進而千秋萬代,萬世不移。

李賓言在船證上的保守,恰恰是在保護大明方興未艾的商品經濟,進而催動大明小農經濟的蛻變。

朱祁鈺對興安的說法頗為認同,園子不打理只會凌亂不堪。

他將手裡一大堆的奏疏放在了手邊,眉頭緊蹙的說道:“一棵桃樹,樹上結了桃子,這桃子就是勝利果實,你沒有挑過水,就沒有摘桃子的權力,這是一般公理。”

“做事的時候,一個個往後縮,等到桃子長了出來,還沒熟呢,就想來摘,一個比一個積極。”

“但凡是任事的人,干涉到了、阻礙到了、甚至有可能阻礙到他們摘桃子,他們就會用盡一切人類能夠想出的惡毒語言去抹黑一切,訴諸於仁義道理教化,將任事的人貶成一無是處,方才心滿意足。”

“孰為腐儒?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不懂算學,更不肯實事求是說話,如是也。”

朱祁鈺對文臣是有偏見,而且這種偏見表現的如此明顯,有的時候,也不能怪他。

每當他對大明的文臣、讀書人的偏見有所改變的時候,這些讀書人就會跳出來,大聲的告訴皇帝,你看到那些為大明利益死不旋踵的讀書人,都是少數,是異類!

有些人的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而是走出了時間,成為大明的豐碑之一,屹立在歷史的長河裡;

有些人活著就已經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意義,成為了大明蓬勃發展路上的一塊絆腳石。

這也就是為何興安會提出直接把這翰林院解散得了。

翰林院的背後站著無數的遮奢豪戶,他們的資金雄厚,活動頻繁,這些遮奢豪戶又辦了很多的詩社,掌控著朝中的風力,現在他們就缺一把槍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