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情況下,陛下完全可以對稽戾王在位的十四年的種種,大書特書大肆渲染,比如成王府折宗俸七成為鈔,就值得去塑造稽戾王的不悌。
只要陛下開這個口子,那就會有無數人影從,去批判稽戾王的過錯,這樣一來,陛下的皇位就越加穩固。
但是陛下並沒。
有那麼做。
稽戾王死後,陛下就很少提及了,更沒有發動喉舌,禮部尚書胡淡、三經廠太監。邸報等等,對稽戾王進行口誅筆伐,也沒有對過去的那些罪孽,進行清算。
陛下明明那麼痛心疾首,但是依舊沒有那麼做,因為那麼做,會有更多人在裡面混水摸魚,擴大化的後果,對大明不利,陛下對後果一清二楚。
如果是稽戾王回京復辟後,會這麼心慈手軟嗎?
人會知錯就改,稽戾王不會,于謙對此再明白不過了。
所以陛下是英明的,而稽戾王是昏聵的。
于謙是直臣,他說陛下英明,那都是言辭鑿鑿,言之有物的英明。
朱祁鈺和于謙討論了許久的國事之後,結束了今日的奏對。
“袁彬這個月的奏疏到了嗎?”朱祁鈺問起了袁彬,算算時間,又到了袁彬上奏的時間,每個月一封奏疏,即便是沒什麼大事,上道問安的奏疏,也彙報下倭國的情況。
山野袁公方作為倭國最大的戰國大名,現在的實力極為強勁,手持山野銀山和安藝銀山的袁彬似乎並不滿足,因為倭國最大的石見銀山,仍不在大明的掌控之中。
而最近袁彬正在謀求消滅盤踞在石見銀山的山名氏。
興安翻找了下奏疏,將袁彬的奏疏遞給了陛下說道:“剛送來,海上不比地面,這有時候晚兩天、早兩天是常有的事兒。”
朱祁鈺看完了奏疏,眼睛頗為有神的說道:“袁公方要消滅盤踞在石見銀山的山名氏,居然不是自己動手,而是借他人之手,袁彬聰明啊。”
消滅石見銀山的盤踞勢力,負責動手的並非袁公方的勢力,而是大內氏的大內教弘以及尼子氏的尼子清定。
這個決定聰明之處在於袁彬的在倭國的勢力實在是太過於強大了,如果此時再強行兼併石見銀山,那個沒什麼本事有些奇特愛好的足利義政,怕是要號召倭國所有的大名,一起反抗袁彬。
共伐董卓之類的手段,不要太好用。
但是袁彬這次不用武力,而是借刀殺人,用另外兩個大名去吞併,而不是直接控制,既不會引起所有大名的擔憂,又能將石見銀山放在自己的掌控之內。
“是使臣李秉出的主意。”興安滿是笑意的解釋了一句,李秉作為毒士,計策自然十分毒辣,但是不代表李秉只會以強壓人,不會審時度勢。
倭國之局勢,袁彬手中的勢力,還沒有強到可以橫掃倭國所有大名的地步。
“李秉的那個女兒一心要嫁到宮裡來,這李秉對女兒也是寵愛有加,為了讓女兒能嫁到宮裡來,還千里迢迢跑到了倭國去,但泰安宮哪裡有那麼好進的?”朱祁鈺看著興安問道:“那李秉的女兒嫁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