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彬、唐興的選擇和當年的楊俊是一樣的,冉思娘從海龍衛的繡花樓走出來之後,楊俊看都不看直接送去了南衙陛下駐蹕之處。
當時還很年輕的陛下就上了這個當,接見了冉思娘,這一見,冉思娘一小丫頭,就再也尋不到良家嫁人了。
朱祁鈺勉為其難的收入房中。
袁彬是決計不可能接受這等女子,尤其是在大明郡縣安南的關鍵時刻。
所以,送襄王府,成為了一個好的選擇。
作為大明的最尊貴的嫡皇叔,親王殿下將其納到王府之中,也算是一種態度。
你好我好大家好,三贏,只有襄王殿下的腰子輸了。
“阮氏也有嫡女初長成,雙八之齡,那莫氏也有嫡女,就是隻有十三歲,要不要一道送去?”柳溥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他給鄭氏女找親事,那是為了報恩,給另外兩家找親事,則是考慮到了陛下的圖謀。
安南國現在就是個破房子,陛下只要踹一腳就塌了,可是踹塌了,如何長治久安?
這是一個很難的課題。
這些本地佔據了分配地位的大家大族,若是能和朝中的嫡皇叔建立姻親上有了關係,這對大明日後在交趾的統治是極為有利的。
袁彬搖頭說道:“都送等於沒送,我覺得只送鄭氏為上。”
襄王府的門第,那是想進就能進的?
嫡皇叔為了大明日理萬機,再要應付這麼多女子,那殿下的健康出了問題,誰來負責?
要知道太子尚幼,嫡皇叔至少還要辛苦十多年。
所以,都送等於沒送,不如只送鄭氏女。
唐興頗為贊同的說道:“袁指揮所言有理!”
柳溥憂心忡忡的說道:“海池疏浚有巨蟒盤踞水中,昂首出水,吞三人被民夫斃于田壟,一烈犬在皇城門前當街撕咬婦人,三五下婦人斃命,烈犬逃之夭夭,不知所蹤。”
“不祥之兆啊。”
這幾天升龍城出了不少的么蛾子,海池疏浚有巨蟒,升龍城皇城門前烈犬噬人,天大旱數日民居接連失火,國王不德的訊息已經傳開。
柳溥總覺得有事要發生,但是他將自己的擔心說與黎宜民聽,黎宜民並沒有當回事兒。
“是不是有人還要襲殺黎宜民?”袁彬想到了一種可能,這種玩法格外的熟悉,就是先造勢,等到這不祥之兆越來越多,烈火烹油之時,黎宜民橫死,實乃天誅。
唐興頗為贊同的說道:“很有可能,黎宜民在城郭草市分段大索搜殺,男丁一應以嘉王黎思誠餘孽論罪,僅僅月餘,人頭砍去了三萬餘,這紅河兩岸,屍首如麻,女口一律充入宮中,供黎宜民玩樂羞辱。”
“這麼幹,他不死誰死呢?”
唐興是親眼看到了黎宜民幹了什麼天怒人怨的事兒,這已經不是人應該做的了。
甚至黎宜民還要查抄所有書院和寺廟,得虧是柳溥阻止了,否則這黎宜民這麼作死,柳溥唐興都保不住他。
“還是多加防備的好。”柳溥面色沉重的說道:“我再去拜訪一下莫支,他現在提督宮禁,讓他多加提防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