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鈺看完之後,眉頭緊鎖的說道:“已經嚴重到了這個地步嗎?”
于謙面帶沉重的說道:“誠如陛下所見,奏疏之中,大明景泰八年七月,浙江台州太平縣內,男子為六萬餘,而女子只有三萬。”
“其中丁男為三萬一千四百八十二人,不成丁為三萬一千二百四十二人。”
“女大口為兩萬兩千四百零四人,小口為八千六百四十人。”
浙江台州太平縣十五歲以上男女比例為一百四十比一百。
而十五歲以下的男女比例接近361:100。
女童人數,只有男童的四分之一。
這個比例意味著,大明將存在大量的光棍。
“這是緹騎親自數的,並無隱戶,也無欺瞞,陛下。”于謙面帶不忍的說道:“得想想辦法了。”
海潮村的楊鐵,娶媳婦要二十二枚銀錢,楊鐵給高昌楊老爺種一輩子的棉花,這工錢也不夠娶親。
之所以要價這麼高,核心就是男多女少,供小於求,自然是賣方市場。
再加上老爺們哪個不是妻妾成群,夏時正就有十八房小姨太,老爺們都佔下了,下里巴人怎麼娶親?
朱祁鈺敲著桌子說道:“朕聽聞民間棄女嬰稀鬆平常。”
于謙點頭說道:“是。”
楊鐵五歲可以放牛,十歲就開始下地幹活,可是這女娃娃不能放牛,也不能下地幹活,棄女嬰、溺女嬰便蔚然成風了。
大明不是有那麼多的博愛鄉收買女童嗎?
大明不是有成熟的瘦馬產業鏈,對女童進行社會化撫養嗎?
大明不是有那麼多的老爺們喜歡妻妾成群、丫鬟如雲嗎?
大明不是有豢養童養媳的風俗嗎?
就像在牲口市場很少有買剛出生幾天的牲畜幼崽,孩子一出生就嗷嗷待哺,而且在年齡尚淺的時候,孩子不抗病,極容易夭折。
無論什麼樣的買賣,大抵都是七八歲才會收買。
這七八年的口糧誰來出?
如果從極其功利的角度來看,養一個女娃,完全是入不敷出的賠本買賣。
勞動使人自由,工作賦予人格。
再說了,哪個父母生下了孩子,就是為了賣的?
朱祁鈺沉默了片刻說道:“這不是一紙聖旨可以解決的。”
于謙看著陛下,猶豫了下低聲說道:“陛下眼下倭國群雄蜂起,交趾黎越僭朝、安南也是岌岌可危,這亂世之下,流匪遍地,這三地的女眷也是朝不保夕,臣以為可以將其接到大明來。”
讀書人說話,都是環環相扣,先是擺出了三地現狀,黎朝在天災之下,依舊不斷的提高著糧食出口大明的絕對值,而黎朝內部還有黎宜民這等廢太子準備隨時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