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朕就是亡國之君> 第六百七十三章 亡國之君的亡國三策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百七十三章 亡國之君的亡國三策 (2 / 5)

陛下要追欠,那自然要殺人,而且這次追欠涉及之人,絕不在少數,但是于謙並沒有勸陛下仁恕。

因為這次松江造船廠失火,會昌伯府餘孽孫顯宗內外勾結,徹底激起了于謙的怒火。

撈點錢也就算了,把主意打到了陛下的頭上,這就是失了大義,本就該死。

朱祁鈺不停的在桌子上敲動著手指說道:“於少保,朕曾聽聞,兩宋有三冗兩積之弊,王安石為了改變,行新法,旨在國富民強,但是毫無疑問,他失敗了。”

朱祁鈺說起了大宋朝的王安石。

王安石在兩宋的評價極差,到了大明的評價也好不到哪裡去,在大宋批評家眼中,王安石和王莽、賈似道屬於一個級別,都是【持寵養交,寖成大弊,擾民致亂,天下困頓。】

儒以稽古,酌時斯正。

儒學士們評價一個人的時候,先看看他是不是離經叛道,如果是,他做什麼事,都是錯的。

這大約就是儒學的基本正確——崇古。

崇古給儒學帶來了兩個必然,必然迂腐,必然落後。

時代在變,局勢在變,生產力在變,生產關係也在變,不分青紅皂白的崇古,必然迂腐,必然落後。

于謙倒是知道陛下到底在問什麼,他想了片刻,笑著說道:“那是因為王文公變法失敗了,若是成了,安有腐儒譏諷?”

“皆因王文公新法並無大行天下。”

王安石的變法,失敗的原因,其實朱祁鈺和于謙都心知肚明,倍之二字可以概括。

以青苗法為例,青苗法是用備荒的常平倉和廣惠倉的錢穀為本錢,每年兩期,在正月和五月,按照自願原則,低息借給農民,幫助農民度過黃青不接的同時,朝廷獲得利錢。

但是執行的過程中,發生了一些小意外。

兩期借貸,年息共計二分(20%),但是地方執行的時候,變成了每期息二分,也就是兩期借貸十石,本息十四石。

如此昂貴的利息,百姓們自然不想借貸,這比驢打滾還要多一分利。

百姓不借?不借不行,你甭管是什麼條件,都要一體借貸,全都要借!不借就派人去家裡威逼利誘,無所不用其極,手段盡出,就是要強按牛喝水,就是要讓你借錢買…

這自願原則,也變成了被自願。

這一套倍之的組合拳打下去,大宋幾乎人人負債,而且利息高達四分,時間稍長就達到了六分!

百姓們還不上錢怎麼辦?

造反。

兩宋的民變,自從青苗法之後,從一年一次,陡升為了一年十次,走投無路的百姓,只好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向鄉紳借糧求生了。

民變沸騰,兩宋平叛,也只能以詔安為主。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