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大明朝廷將部分的發展紅利,以國債的利息分配給支援朝廷的百姓之中忠義百姓,這不是一件很合理的事情嗎?
朱祁鈺的題本回京之後,引起了一番討論,最終戶部尚書沈翼還是意見很大,勉強同意了,但是要求國債規模,要減少一半。
他反對的理由不是什麼有損陛下聖名,也不是什麼朝廷向百姓借錢有失體統。
沈翼單純的覺得虧了。
大明眼下資金流充足,壓根就不需要付息舉債,陛下想做什麼,哪怕是親征康國,戶部現在都能夠給陛下湊出大軍征戰三年所需軍備、糧餉來。
完全不需要付息舉債之事!
陛下搞國債,就是不信任戶部的能力。
而且,陛下是大明萬民的君父,向百姓借錢還要還錢不說,居然還要付息。
陛下簡直是太仁慈了!
他真的…
朱祁鈺細細的品了品,才發現沈翼的這個思考問題的方式,在帝制之下,居然很合理。
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的大明,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大明,陛下在自己家裡募集善款,就像在自己水井裡打水一樣。
為什麼還要還錢,還要還利息呢?
“邏輯鬼才,這個沈翼還真是個貔貅,只進不出。”朱祁鈺合上了沈翼的奏疏。
邏輯對,但是事實並非如此。
在三代以上,夏商周三代是井田制,而且還伴隨著血腥而殘忍的奴隸制,商鞅變法是一個轉折點,井田制、奴隸制的崩潰,帶來的是私有制的確定。
私有制經歷了兩漢世家豪強、魏晉南北朝至隋唐的曲部莊園經濟,在中唐時期兩稅法之後,私有制在中原這片土地上,正式確定。
李賢也曾經問過朱祁鈺,是否要承認私權的存在,朱祁鈺的回答是必然存在。
後來,襄王補充了這個答案,大明應該追求的是公私分明。
戶部已經同意了國債的發行,並且積極配合,但是本著能少虧點就少虧點的想法,戶部將國債的規模從一千萬銀幣砍到了五百萬銀幣,而且要分五年,十期發賣,每次五十萬銀幣。
朱祁鈺硃批了沈翼的奏疏,他最開始提出一千萬銀幣,就是讓戶部砍價的,他的心理預期也是五百萬銀幣左右。
“陛下,到金山衛松江府造船廠了。”興安接過了硃批過的奏疏低聲的說道。
今天是大明新寶船下水的時間,朱祁鈺的大駕玉輅已經來到了造船廠。
同樣,會昌伯府餘孽孫顯宗等人舉事的時間也在今天,時間定在日暮之時。
大明的墩臺遠侯,已經打入了這夥反賊的內部,得到了充足的情報。
“嗯,下車。”朱祁鈺穿的是冕服,表現出了他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