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哈密王、大明忠順王被請走之後,哈密國擁立了新的國王塔木兒,正統六年,哈密請求冊封,才有了賀玉不敢行,李珍謊稱病之事。
大明和瓦剌進行交涉,也先釋放了母子二人。
正統十年,也先又把母子二人請到了和林去做客。
哈密國的國王實質上仍然是塔木兒。
于謙繼續說道:“陛下,歲幣不能賜,西域局勢錯綜複雜,若是以懷柔行策,怕是要重蹈元以寬縱失天下的覆轍。”
于謙不同意歲幣的主要原因,不僅僅是因為大明立國根基—不和親、不歲幣,還有從長治久安的角度去考慮。
懷柔的結果自然是快速統治西域,但是會給大明對西域的統治埋下隱患。
西域實在是太遠了。
當年西漢征伐西域,反覆派兵征伐,大唐組建長征健兒,近百年如一日,在安史之亂時,大唐的長征健兒回防關中,成為了大唐沒有在安史之亂中倒下的重要籌碼。
朱祁玉考慮良久,才點頭說道:“於少保所極是,歲幣不能授,此事不復議,依議定行事。”
于謙的神情變得輕鬆了幾分,陛下仍能嘉納良,是大明之幸事。
王復為什麼非要這十萬銀、三十萬絹的助軍旅之費?
自然是因為王復這個康國實際上的王,剛剛架空了也先,急需表明他的立場。
大明的使者是他請到康國,若是王復隨意將輪臺城割讓給大明,那王復這個康國王,還當不當?
所以,王復堅持助軍旅之費,但是大明不給,王復也無可奈何。
在原來的歷史線裡,景泰八年,即天順元年,重病之下的明代宗趁著病重的身子召開了朝議,朝議過一件事,那就是重開西域。
關西七衛全部歸附瓦剌,西域亂成一鍋粥,陝西行都司的軍事壓力極大的同時,經濟壓力也非常大,因為連年戰亂導致商路不通,整個陝西行都司一年都看不到十個行商。
在大明軍事和經濟疲軟之下,回回文化。禮儀對陝西行都司和陝西的侵蝕是非常嚴重的,朝中以胡濙為首的禮部官員,處於對禮法的執著,上書請重開西域。
明代宗景泰帝朝議重開西域,在正月十六日奪門之變發生後,戛然而止。
復辟的明英宗朱祁鎮,接下了重開西域的議題,廷議此事,僉都御史張昭復:山東大飢,朝中銀糧兩空不宜擅動,重開西域的議題,不了了之。
值得一提的是,張昭此人,也是正統十年,在福建下番海船被民變燒燬之後,極力反對並且說服明英宗重下西洋之人。
福建府同知郭琰,就是造了一百二十艘下番海船之人,被張昭彈劾到貴州思州府做知府去。
朱祁玉看著面前偌大的堪輿圖,上面是西域五國你中我有,我中有你,犬牙加錯,局勢複雜之下,康國再不配合,重開西域,大明就需要放極多的經歷。
他憂心忡忡的點著吐魯番、柳城、火州、哈密等地方說道:“此四城,乃是大明絲綢之路的重要關隘,一日在他人手中,朕豈能安寢?”
“也密力火者在西域號果敢王,以勇武著稱,手下有精兵萬眾,扈從五萬餘,在西域五國之中,聲勢極大,若是不給歲幣,康國必然不肯讓出輪臺城,甚至還會和吐魯番汗國結成同盟,共抗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