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謙簡單的講了講這場範圍很小的瓜州之戰,即便是沒有利虎意外陣亡,大明也能守得住瓜州。
大明在西域奉行的政策是太祖高皇帝的尺進寸取,打下一尺,只取一寸,雖然重開西域程序緩慢,但是步步為營,每一步,都走的很紮實。
即便是隻有七百人的遊擊將軍,也足以擊敗癿加思蘭了。
“大明軍威武!”也密力火者真心實意的讚歎著大明軍的神勇,兩萬人的襲擾,在也密力火者看來,是汗國興廢在此一舉的大事,在大明這裡,卻是如此簡簡單單。
也密力火者面色痛苦的說道:“尊敬的於少保,請允許我講一個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一個牧民趕到吐魯番的時候,只看到了一片沙漠,當地的老人告訴這個牧民:別費勁了,水流不到吐魯番,因為走到一半的時候,在半路上,就被太陽和戈壁分光了。”
“這個趕到吐魯番的牧民不服氣的說:青草和清泉是一對天生的夫妻,只要找到青草,就能找到清泉。”
“聰明的牧人順著北高南低的地勢,每隔幾十步開鑿一眼豎井,再以豎井作為出口,掏挖地下暗渠,使豎井、暗渠連通一體,形成長長的流水,一直流到吐魯番低處,露頭地面。”
“如此年復一年,一代復一代,最終鑿出了坎兒井,給火州、吐魯番帶去了春光美景和果實滿園。”
于謙耐心的聽完了也密力火者的故事,這種故事像極了愚公移山這類的寓言故事。
坎兒井,是西域一種特別典型的地下水利工程。
在西域日照強烈、戈壁沙灘蓄水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將雨水、雪水、河水引入地下,透過豎井、暗渠、明渠、錯現等等手段保證用水,將沙漠變成綠洲。
于謙笑著說道:“我知道坎兒井。”
“現在有一位名叫尼古勞茲的羅馬使者盤亙大明,這位使者精通西域諸國的語言,我朝禮部尚書胡濙和尼古勞茲曾經爭論過出現在西域的坎兒井,究竟來源於西域,還是來源於中原王朝。”
這場爭論,在於謙看來,沒有什麼必要。
如果大明佔領了西域,哪怕說坎兒井是英明神武的大明皇帝夢中得到真武大帝的天啟,也沒有人敢說一個不字。
畢竟真武大帝被明太宗文皇帝加封過後,已經成為了盤古唯二子嗣,曾經化身伏羲的存在。
“那爭論的結果呢?”也密力火者有些好奇的問道。
于謙笑著說道:“這場爭論之中,尼古勞茲認為波斯語中有karez這個字詞,但是胡尚書立刻拿出了史料,證明早在秦穆公時,就有記載穿井,而穿井在關中又被稱為坎兒井。”
“《史記·大宛列傳》亦有記載,西域坎兒井,來自於秦人。”
跟大明比歷史厚度和源遠流長,是尼古勞茲本人的不自量力。
大明有的是史料,有的是實證,來證明坎兒井來自關中地區。
在於謙看來,這就是個話語權的問題,只要大明強橫,這些問題,都不是問題。
大明不夠強橫,說破天了,西域人不認可,羅馬不認可,大明也無可奈何。
大明足夠強橫,把火銃塞到這些人的嘴裡,他們就會點頭認同了。
胡濙作為禮部尚書,在這件事上較真,也不過是證明西域自古以來屬於中原王朝罷了,一如胡濙考證萬王之王的稱號,被波斯王子送給了唐高宗李治。
這是一種法統的宣稱,是一種大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