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朕就是亡國之君> 第五百九十八章 飛鳥盡,良弓藏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百九十八章 飛鳥盡,良弓藏 (2 / 4)

朱祁鈺十分鄭重的說道:“洪武年間,有中書省丞相,上承天子,下統六部各院,後因胡惟庸獨攬朝綱,獨運神器,至永樂年間,復設內閣,聊備顧問,以大學士兼銜,位不過五品。”

“歷經宣德、正統、景泰年間,六部明公廷推內閣,承旨辦事,不能專斷,文淵閣票擬,權柄愈重,景泰初年,考成法行至今日,內閣考成六部,閣臣始專。”

朱祁鈺聊起了大明權力核心變化。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說的大明權力核心構建之中的文淵閣的地位。

汪皇后是後宮之主,按照大明祖制而言,應當不應涉前朝政事,但是正統年間,主少國疑,張太皇太后不得不垂簾聽政,主持朝政以來,這後宮不得干政的祖制,基本上已經廢的一乾二淨了。

大明的群臣對待祖制的態度,也頗為靈活。

朱祁鈺很少和汪皇后談論朝堂之事,既然談起,自然是有他的用意。

汪皇后沉思了片刻說道:“陛下,我朝文淵閣閣臣,只備論思顧問之職,本非宰相。中有一二權勢稍重者,皆上竊君上之威靈,下侵六曹之職掌,終以取禍。”

汪皇后就差點名說楊士奇了,最後楊士奇也是惡有惡報,兒子不爭氣,晚節不保。

汪皇后繼續說道:“常人皆言,入閣辦事,無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實,依臣妾看來,其實不然。”

“入閣辦事者,不過批答,猶如開府書記耳,事既輕,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內授之而後擬之。”

“百凡皆奉聖斷,分毫不敢欺負;部務盡聽主者,分毫不敢與聞。”

“皇后見地非凡,正式如此。”朱祁鈺頗為讚許的點了點頭,汪皇后雖然不理前朝之事,但是並非對朝政毫無見識,相反,理解非常深刻。

汪皇后說的就是大明文淵閣的困局。

第一,始終無名無分,文淵閣設在文華殿對面,在皇宮之內,和半間房的司禮監面對面,是權力核心中的核心,但是文淵閣有實無名。

文淵閣,始終掛名在翰林院之下,就是翰林院掌院事也是從四品官職,比文淵閣大學士的正五品還要高一級。

這種無名無分,卻處於權力的最高一級,就時常與各部各院發生衝突爭執,權力始終運轉不暢。

第二,則是汪皇后所言百凡皆奉聖斷,因為文淵閣只有票擬,而批紅掌管在司禮監手中。

大明的首輔,除了張居正以外,其餘首輔皆是政績寥寥無幾,尤其是和漢唐宋相比,如雲泥之別。

第三,部務盡聽主者,文淵閣考成六部,卻被六部處處刁難,掣肘極多。

文淵閣在大明更像是秘書室,首輔更像是秘書長。

這擱後世,國務院的頭兒管不了財政部,不亂套了才怪。

在原來的歷史線裡,大明第一個可以稱得上是首輔,並且有一定作為的人,就是此時在江南的應天巡撫李賢。

之後大明的首輔才算是正式登上了舞臺。

“宰相。宰,太宰,持刀宰殺九牲主祭;相,丞相也,皇帝之佐貳。”朱祁鈺解釋了下宰相的具體含義。

歷朝歷代,都沒有宰相這個官職,宰相是一種尊稱。

秦漢都為相國、丞相,唐朝為群相的中書令、尚書左右僕射,宋朝…宋朝的官制太過混亂。

于謙說有完全之法,自然是恢復宰相之位,皆可週全。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