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見濟和朱見深同時寫下了他們的答案,朱祁鈺拿過來,滿是笑容的看了許久,不住的點頭將答案遞給了于謙等人說道:“好,好!都賞!都賞!”
兩個人的答案一模一樣,皆為“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
這個典故出自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給茹太素賜酒,警告茹太素,他做的那些腌臢事,作為皇帝已經知道了,那幾乎是天下皆知,朱元璋的意思是讓茹太素收斂點,再不收斂就是白刃了。
可是這茹太素大概是喝多了,沒聽到下半句,依舊是我行我素,最終被朱元璋白刃不相饒了。
在兩淮一帶的經典劇目《金盃·白刃》之中,這個典故就變成了朱元璋賜死女婿、駙馬都尉歐陽倫,並且藉此來諷刺高皇帝一生剛猛治國,殺戮極重,讓人不寒而慄,沒有絲毫的人情味兒。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是朱元璋的一生寫照,他的那些淮西的老兄弟,踐行了朱元璋這一信條。
駙馬都尉歐陽倫被賜死,是因為當時西南方向大地震,雲貴川黔本就是正在改土歸流的地區,土司生苗氾濫成災,不服王化,茲事體大。
歐陽倫深受皇恩,以大明制駙馬都尉不得視事的規矩而言,歐陽倫這趟差事,是朱元璋讓自己這個女婿建功立業,可是歐陽倫怎麼做的?
歐陽倫假借賑災名義,大肆走私茶葉,還衝關殺人,隨後殺人滅口,最後被告了御狀,朱元璋這才賜死了歐陽倫。
就這件事兒而言,朱元璋是刻薄寡恩,是嗜殺喜戮嗎?
這是典型的大義滅親,此事不為人稱讚也就罷了,還被人喋喋不休的編成了唱段和話本,反覆唸叨,這劇突出了朱元璋不顧親親之誼,不顧五常大論,賜死駙馬都尉,讓女兒難做。
這唱段之中,對歐陽倫和安慶公主舉案齊眉,情投意合著重筆墨,把歐陽倫貪腐走私殺人,描寫成了生活苦楚不得不為,衝關殺人更是寫成了一怒為紅顏。。
川蜀地震流離失所的災民,被衝關殺掉的小吏,被走私茶葉逼得走投無路的茶農、茶商,只口不提。
就朱祁鈺個人看來,朱元璋沒做錯。
“也先,朕知道,打仗還算有一把好手,打不過也知道跑,但是這兩句,他是決計想不到的,這也先身邊啊,也有人給他出謀劃策。”朱祁鈺看著眉清目秀的兩個孩子,是越看越喜歡。
朱祁鈺不無感慨的說道:“你們倆還知道這個典故,朕很欣慰。”
“金盃是人治,是親親之誼,是五常大倫,是私。而這白刃,則是綱紀,是朝綱,是禮法,是秩序,是公。”
“若是你們生於普通家中,當然可以選擇這私大於公,可是你們貴為皇親國戚,大明是咱們老朱家的,若是心裡就惦記著那點私利,不顧公利,那大明改名換姓是遲早的事。”
“你們能聽明白朕在說什麼嗎?”
朱見濟挺直了胸膛,十分硬氣的說道:“王者無私!”
朱見深想了想開口說道:“天下為公,大道之行也。”
朱祁鈺的問題並沒有什麼標準答案,他笑著說道:“順天府一共有十個陳年舊案,全都是殺人大案,你們可以找任何人幫助你們,把這十個案子儘快查清楚。”
“期限不定,下次過年前吧,十個案子夠你們查一年了。”
朱見濟和朱見深俯首領旨,第一道考校既然過了,朱祁鈺就會繼續讓他們參政議政下去。
這十個陳年舊案,基本都是老大難,追查不易,他們能查清楚其中一件,那都是人中龍鳳。
朱見濟欲言又止,思前想後還是開口問道:“父親,求助任何人,也包括堂兄嗎?”
“包括。”朱祁鈺點了點頭說道。
朱見濟大喜過望,畢竟是小孩子心性,美滋滋的說道:“謝父皇!”
朱祁鈺揮了揮手,非常欣慰的說道:“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