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年間的確是冊封了,但是現在可沒冊封,倭國不恭順,怪大明皇帝不拿倭國人當人看?
胡濙深吸了口氣,陛下這幾句話,說的很快,卻是一刀刀的捅穿了這倭使的心。
足利義政,在大明應該被叫做源義政,因為室町幕府是源氏。
“臣作為日本國使,這不是來請冊封聖旨了嗎?”細川勝元趕忙回答道。
朱祁鈺笑著問道:“你請旨,朕就給你啊,朝鮮朕都沒給呢,下次再說吧。”
這番話一說,立刻就有些年輕人繃不住了,雖然有糾儀官在,不敢笑出聲,但還是用力的瞪著眼,讓自己不要失儀。
大明的藩屬國,是大明皇帝的臣子,但不是大明的臣子。
但是朱祁鈺首先是大明的皇帝,其次才是諸多藩屬國的宗主,四海一統之大君。
朱祁鈺心裡有逼數,未曾有天下無敵的水師坐鎮,這群畏威而不懷德的傢伙,都是豺狼虎豹。
只有水師真的能夠攻破他們的京都的時候,他們才會俯首帖耳。
“陛下,臣獻上日本國少女一百人。”細川勝元擺出了自己的條件。
朱祁鈺坐直了身子說道:“倭國使臣,你覺得朕缺女人?還是覺得你們倭國女人比大明女人好看?”
終於有人繃不住笑出聲來,奉天殿上,充滿了快樂的空氣。
陛下現在像什麼?像大明的皇帝。
大明皇帝起於淮右布衣,當初有朝臣忽悠朱元璋,讓朱元璋攀附朱熹,好歹那也是名人。
認祖歸宗這種事也不少見。
比如李唐的老子,就被追認為了祖宗,比如匈奴人劉淵就追認了蜀漢皇帝劉禪為祖宗。
但是朱元璋登基詔書咋說來著?
朕本淮右布衣。
這一句話,就說他朱元璋不是什麼天生聖人,這一句話,奠定了大明近三百年的格局。
鬥斛、權衡、印璽、仁義,都是淮右布衣。
大明的皇帝喜歡用俗字俗語去下聖旨,是為了讓百姓們也都聽懂,而不是把朝廷歸朝廷,鄉紳歸鄉紳。
大明皇帝跟朝臣們吵架時,也喜歡用俗字俗語,雖然不會開口成髒,但是也是很接地氣。
所以所有人都在笑,因為陛下現在真的很像大明皇帝,樸實無華的吵一架。
但是細川勝元顯然不懂群臣們的笑點,一臉的迷茫。
這句話有那麼好笑嗎?!他們到底在笑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