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朕就是亡國之君> 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風不善,教化不明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風不善,教化不明 (3 / 4)

比如杜甫的《石壕吏》就有「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的描述,而杜荀鶴在《山中寡婦》也說「任是深山更深處,也應無計避徵徭」等等。

大唐的詩人在詩詞中勾勒出了整個大唐,而大唐的官僚們在議中,也在描畫大唐的模樣。

宗族制和科層制是在鬥爭中反覆螺旋上升的,而且大明的皇權始終大於家長權,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

即便是在天啟年間、崇禎九年之前,也能把徵遼餉收齊。

韃清一直到光緒年間,都在收徵遼餉,而且不換名目,就這個名字。

韃清收徵遼餉要征伐遼東嗎?

我徵我自己?

其實並非完全的皇權大於家長權,本質上是大一統之下的公權大於私權,朱祁鈺對此有著極為清晰的認識。

朱祁鈺十分確定的說道:“大明不也有百戶為一里,六里為一鄉,朕委派了掌令官前往治理,甲首、里正、掌令官三級鄉野管理農莊的管理吏員,已經運轉整整五年了。”

而且在掌令官手中,還有兩支重要的力量一個是衛所儒學堂的軍生,一個是義勇團練的隊正。

大明的農莊法已經推行了五年的時間,是基於劉伯溫軍衛法的升級。

朱祁鈺一直想加個婦女主任,但是沒有根基,確切的說,沒有實現的辦法,設一個婦女主任,也沒活兒幹。

勞動使人自由。

在最開始的時候,農莊法的目的,是恢復人口。

山外九州、京畿、福建因為兵禍,導致了人口大幅度衰減,朱祁鈺只能抬出太祖高皇帝的軍衛法,來恢復人口。

一成半的藁稅,自始至終都沒有變過。

新闢之地的靖安省,河套地區的農莊法,也是恢復人丁,渠家人和瓦剌,搞得實在是太過於天怒人怨。

後來的農莊法,朱祁鈺並沒有全面推開,而是除了山東之外,各地官田設有部分的農莊法,這些農莊法就是鯰魚的作用,是朝廷的公權和宗族私權的拉扯。

胡濙坐在了凳子上無奈的說道:“兩京一十六省,只有京畿、福建、靖安,全面鋪開了農莊法,山西部分、貴州部分,其餘都是小範圍的試點。”

朱祁鈺看著胡濙的頹然,十分確切的說道:“胡尚書,農莊法不是萬能法,它能解決的只是人口大範圍凋零,恢復人丁是很好用的,但是…它最終會敗壞掉的。”

“按勞分配其實並不公平。”

“這個解釋起來太麻煩了,但是胡尚書還記得朕讓你刪除了那句萬世不移之法嗎?”

“世間本就沒有萬世不移之法,也沒有一勞永逸的萬能法。”

“每一個不同時間,總是有不同的問題,出現問題解決問題才是。”

“現在的宗族出現了,或者說公權和私權的矛盾,應該如何解決,才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

朱祁鈺從來沒有在鹽鐵會議上總論過分配二字,朱祁鈺要解釋清楚按勞分配並不公平,是極為困難的。

但是公權和私權產生了矛盾,出現了種種群魔亂舞的現象,胡濙透過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以及王直和他自身的經歷,鞭辟入裡的從根源找到了這個問題的原因。

那麼,如何解決呢?

“現階段,根本不可能消滅宗族。”朱祁鈺提醒了一下胡濙。

無法消滅宗族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大明現階段下無法消滅皇帝。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