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朕就是亡國之君> 第四百七十五章 羅馬與大明文化差異的根源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七十五章 羅馬與大明文化差異的根源 (2 / 4)

王昭君是漢人,哪裡受得了這個?丈夫死了,王昭君當然要求歸。

但是當時的大漢皇帝是漢成帝,漢成帝敕令王昭君從胡俗,王昭君嫁給了自己的繼子復株累單于,又生了兩個女兒。

或許漢唐的和親,有用公主嫁娶,每年去看望公主探聽蠻夷虛實的可能,但。漢成帝絕非如此!

他就是用美人安撫匈奴,不讓匈奴南下。

因為漢成帝沉迷酒色,荒廢政務,百姓揭竿而起,外戚專權,神器假手於人,交給了太后王政君外戚家族把持。

王莽能夠篡漢,就是因為太后王政君是王莽的姑母。

王莽是外戚。

王昭君的出嫁,從頭到尾都是西漢國力衰微,釀成的一出悲劇。

一夫一妻制是父權的重要保障,正妻的出現正式確認了父系繼承製,具體而言就是屈原所說的厥身是繼。

《明律集解.附例.戶婚》規定:「兄亡收嫂,弟亡收婦者,各絞。」

弟弟如果收嫂子,哥哥收弟妹,一律絞死。

尼古勞茲繼續說道:“西塞羅曾說:沒有權力,便不可能存在任何家庭,所以根據十二銅表的規定,家長對家族的任何成員都有生殺予奪的權力、有分配財產的權力、有決定子女婚配的權力。”

“到了今天,也是這樣的。”

胡濙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說道:“中國亦有此法,一夫一妻、同姓不婚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左傳曰:男女同姓,其生不蕃。不蕃的意思是,不健康的,先天不足的,故此之周禮始,同姓不婚,是為了孩子健康。”

“家長有權殺死自己的子女嗎?”

尼古勞茲點了點頭說道:“是的。”

胡濙終於察覺到了一些異常,但是他不動聲色,只是喝茶,在和尼古勞茲溝通之前,胡濙就曾經說過,你的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

殺人者死,是一種律法中追求的公平,雖然各地的私刑很多,但是死刑從唐朝時候就已經掌握在了皇帝的手中,叫死刑三複奏,大明亦是如此。

聊到這裡的時候,胡濙就發現了,中西方的發展軌跡就出現了分歧。

在羅馬法中更強調“父”,而在周禮之中,更強調“子”,也就是孝。

比如十惡不赦的罪名中就有不孝、不睦兩條,不孝敬父母、謀殺自己的親屬,都屬於十惡不赦的大罪。

羅馬法中間父權,確切的說是家長權,凌駕在了律法之上。

這種家庭的構建差異,就直接導致了中西方文化的根本差異。

因為家國同構。

家是國的子集,家是國的基本單位,那麼家庭制度的建立,透過類比機制,就會泛化至整個國的方方面面。

家庭制度的泛化,是因為家庭形成了組織形式也就是諸多家族、宗族。

而種種的組織內外的關係,構成了國的禮法。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