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朕就是亡國之君> 第四百七十三章 漢室江山,代有忠良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七十三章 漢室江山,代有忠良 (2 / 4)

都察院的總憲陳鎰十分確信的說道:“陛下,讓臣去雞籠島吧!”

陳鎰實在是受夠了自己手下這幫蠢貨,他們總是喋喋不休,看不清楚朝中的局勢也就罷了,可是總是招惹不該招惹的人。

先打禮部胡濙,被胡濙噴的滿地雞毛,然後再瞄準了吏部天官王直,被一個禮部的小小侍讀學士,反將一軍。

陳鎰覺得自己還是去地方辦點實事的好,做這個總憲,如坐針氈。

無論是做大了總憲的位置上,總是會由衷的說一句:不當也罷!

陳鎰十分確信的說道:“陛下,新闢之地,一定需要治水,修建水利,臣在張秋治水,又到河套治水,有治水經驗,臣去了雞籠島,不出三年,臣就給陛下開闢千里良田!”

新闢之地必然興修水利,陳鎰說的很有道理。

朱祁鈺看著群臣都表態了,確定了造船的必要性,甚至陳鎰都打算親自去地方做巡撫總督了,用實際行動倆支援造船。

朱祁鈺看向了金濂說道:“金尚書,戶部的船匠冊,有多久沒有重新補錄了?當年太宗文皇帝打造大明水師的時候,在冊住坐工匠就有兩萬餘名,不在冊服徭役的大約有一萬餘人。”

“二十八年了。”金濂思索了一下,嘆了口氣。

如同五十年未曾更新的富戶冊一樣,船匠冊已經二十八年未曾更新了。

永樂六年設造匠冊以便清勾,在冊工匠共包括艌、箬篷、竹匠、索、船木、鐵匠等,共計兩萬餘人。

比如蘇州府長洲縣共有五百二十三名,艌匠二百七十名,箬篷匠七十八名,竹匠八十六名,索匠四十三名,船木匠二十一名,鐵匠二十五名。

這兩萬餘人可是兩萬戶的住坐匠,每年光是給銀就超過了九千兩、三十萬石米。

“木則杉、楠、松、檀、雜木,竹則青竹、貓竹、筀竹、笪竹,鐵則切鐵、鋼鐵、建鐵、新釘、黃釘、釘坯、鐵線、鐵砧、鐵條、篙錯、秤鉈,這些咱們大明的能造嗎?”朱祁鈺看向了石璞問道,石璞從開封府回京述職,朱祁鈺留他參加鹽鐵會議。

石璞無奈的說道:“不能。”

二十八年未曾開海,大明除了失去了工匠,還失去了產業鏈,怎麼造?拿著圖紙,按圖索驥,只能找到蛤蟆,找不到千里馬。

朱祁鈺又看向胡濙開口問道:“胡尚書,正統九年,稽戾王下旨讓郭琰造船,提領八府造船,現在郭琰人在貴州,當初的工匠們作鳥獸散,胡尚書,人心價幾何?”

胡濙搖頭說道:“人心無價。”

正統九年造好了一百二十條船,最後卻是被所謂民變付之一炬,工匠後來都散了,人心一散,朝廷再開口造船,哪有那麼容易?

多少船匠給私家造船,不比給你公家造船來的安全?至少私家造船不會發生民變,大火燒船之事。

朱祁鈺看了一圈,無奈的說道:“朝廷已經失去了造五千料封舟、寶船五類的能力,這就是二十八年的果。”

寶船共計六類最大的那一艘叫封舟,通常是五千料,九桅十二帆,滿載排水量約兩千五百噸。

剩餘五種,按照使用用途不同,從一千五百料到兩千五百料不等,也就是排水量從七百五十噸到一千五百噸。

麥哲倫環球航行的旗艦特里尼達號,不過一百一十噸。

大明已經失去了造一千料以上大船的能力,最大能造的不過是四百料的戰座船,是專門海上作戰的戰鬥艦。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