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朕就是亡國之君> 第四百六十七章 泰安宮的經緯度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六十七章 泰安宮的經緯度 (2 / 4)

羅姆蘇丹國,又一個想要把東羅馬拱掉,自己獲得帝號的蠻族。

胡濙繼續說道:“大秦國的祖上真的闊過,但是隨著疆域的不斷收縮,他們的軍隊規模逐漸的縮減,不得不依靠外來的僱用軍團。”

“就像是西晉八王之亂的時候,八王僱用胡人作為軍隊,最後被反噬,出現了永嘉之亂,西晉滅亡。”

“奧斯曼是大秦國的僱用兵的主要來源,羅姆蘇丹國也是。”

奧斯曼的來歷,並非突厥,他們總是在借別人的名號,今天是突厥,明天是蒙古,後天是羅馬。

因為他們自己沒有。

這也是也先為什麼要用大明恭順王印的原因,也先連可汗都不是,他得先趕到拔都薩萊,才能繼承大汗的位置。

印綬,不是自己用蘿蔔刻個章就可以用。

當被承認和擁戴的時候,即便是用蘿蔔刻的章也會被人認可。

當不被承認的時候,即便是玉石和金銀刻的印章,也是無用之物。

這也是當初孫忠只是短暫借用了一段正統大寶之後,立刻就換成了朱文圭的印璽一樣。

因為在大明已經沒人任正統大寶了。

朱文圭的印綬,是李賢建立的諮政院撐起來的。

朱祁鈺看向了馬歡,此人已經五十多歲,但是依舊有著極為幹練的眼神。

馬歡嚮明宣宗獻出了知名的禮物,麒麟瑞獸,就是長頸鹿。

在宣德九年開始,馬歡就一直在寫《瀛涯勝覽》,瀛者,就是大海;涯者,就是陸地。

這不僅是一本旅遊觀光指南,還有永樂年間南下西洋各國的地理風貌,人文風情。

大明一直有著關於開海和不開海的爭論,一直持續要到了明末崇禎年間,關於隆慶年間設立的月港市舶司管理商舶的撕扯。

馬歡、郭琰、工部侍郎王巹等等都是開海派。

馬歡一直寫了十七年,他想要講故事,讓大明的人知道外國是何等的模樣:有一年三熟的土地;有撒把種子躺一年就能餵飽全家的產量地;有漫山遍野的香料被風打落,被土地吞噬化作塵埃;有踩一腳就冒油的爪哇和忽魯謨斯。

馬歡想要透過講故事的方式,再次激起大明開海的興趣。

在景泰二年,馬歡終於將《瀛涯勝覽》寫完,來到京師,尋求刊印,始終無果。

“還能下海嗎?”朱祁鈺看著馬歡問道。

馬歡想了想大聲的說道:“能!”

“多培養一些通事,日後開海了,用得上,興安,給錢。”朱祁鈺示意興安拿錢。

興安拿出了一張票證,這張紙,可以到大明的內承運庫兌換十萬枚銀幣,做開海通事培養的費用。

這筆錢大約能養一百一十一個於少保的九重堂。

很龐大的一筆數字,這也是朱祁鈺開海的決心。

通事堂由禮部負責營建管理,具體賬務由戶部查賬,官吏的任免由吏部進行推選,工部負責營造造船廠、市舶司、碼頭,兵部和五軍都督府負責訓練水師。

錦衣衛、刑部、都察院和六科給事中負責風聞言事,彈劾稽查不法。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