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和朝鮮圍繞《藩國儀注》展開了一輪爭鋒。
那是景泰元年,朱祁鈺更改年號的第一年,朱祁鈺讓陳鈍未曾冊封朝鮮國王,就回來了。
現在知道錯了,再請?
朱祁鈺給的條件是讓王世子到大明天津衛接受冊封。
“陛下。”姜孟卿俯首說道:“陛下,王世子離開了漢城,就無法控制局勢了。”
君出是亡國四禍。
胡濙踏出一步,不以為意的說道:“哦,他只要在大明接受了冊封,若是有反對者在他離開後生事,大明自然會為他做主。”
“何必擔心呢?”
“陛下,臣以為這不是理由,既然已經定了《藩國儀注》反覆修改,禮法何在?”
擅辯的胡尚書一日既往,說的好有道理,無法反駁。
殿上的反應各不相同,群臣們雖然都一個個眼觀鼻鼻觀心,一副事不關己的模樣,但是他們的彼此的眼神中,帶著興奮!
他們受夠了胡濙這個禮法的窩囊氣,現在終於有人和他們一樣,要受這個氣了!
胡濙實在是太擅辯了,關於禮法這個問題,他們始終無法辯得過這位師爺!
他們太憋屈了,以至於現在有人有了同樣的遭遇,他們立刻開始幸災樂禍了起來,他們看向朝鮮的兩位使臣,對姜孟卿和金何無不是抱有極大的同情和悲憫。
就像是看到了自己。
這滋味不好受啊。
朱祁鈺點頭說道:“還是讓王世子來津口吧。”
“可是…”姜孟卿還想爭辯幾句。
胡濙和鴻臚寺卿楊善耳語了幾聲,剛才一個小黃門在楊善耳邊嘀咕了幾聲。
楊善滿是感慨的說道:“陛下,王世子李弘暐怕是來不了。”
“因為他的叔叔首陽大君李瑈,在年前悍然發動了靖難,控制了王世子,殺掉了王世子數十名忠臣。”
“首陽大君李瑈將在渤海海面不再結冰之後,來到陛下朝見,並向陛下陳情始末。”
大明白嫡皇叔朱瞻墡,畢竟只有一個。
三讓而不就,為何是至德?
就是因為這種事實在是太少太少了,除了一個泰伯以外,就只有朱瞻墡這位嫡皇叔了。
放眼天下,也沒有這樣的人。
朱祁鈺看向了姜孟卿和金何,他們如喪考妣的癱在了地上。一臉的茫然,他們甚至回不去朝鮮了。
“這是首陽大君李瑈的陳情疏。”楊善將剛才小黃門交給他的奏疏,遞給了興安。
興安送到了寶座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