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出現的所有地名,本章說和章節末尾都有標註。)
“左參將楊能!”
“末將在!”楊能站了出來,大聲喊道。
楊洪指著大同到宣府的這條二百餘里的山路說道:“你領左衛軍五千軍馬,前往順聖川,修繕城池、安置百姓於營堡之內,此地溝通大同,若有失,軍法處置。”
楊能深吸一口氣,五千人嗎?
他俯首振聲說道:“末將領命!”
馬革裹屍當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說!
楊能是楊洪的侄子,乃是宣府左參將,但是他這個職位,乃是跟著叔父楊洪拼了命,憑藉軍功掙來的。
什麼是軍法處置,就是失地者,死。
軍陣無父子,他即便是楊洪的侄子,又能如何呢?
失地,死。
“右參將楊信!”
“末將在!”楊信出列,大聲的喊道。
“你領宣府右衛軍五千軍,至懷來,大同右衛軍會與你一起協防此地,失地者,斬。”
“末將領命!”楊信鬆了口氣,至少有右衛軍協防,自己壓力還小點。
他同樣是楊洪的侄子,和楊能是兄弟倆,他是弟弟。
“建平伯高遠,你駐紮延慶衛,至新寧墩,鵰鶚、長安嶺、龍門衛、六臺子一帶巡防,保證我宣府糧道,責任重大,若遇強敵,及時請援。”
楊洪轉過身來,他的部署中,兩個侄子出城守要道,而建平伯高遠則是給宣府軍民留下後路。
最難啃的也先本部,誰來啃?
自然是楊洪自己。
朱祁鈺說楊洪一家滿門忠烈,可不是胡說。
楊洪看著諸位將領說道:“諸位,宣府南屏京師,後控沙漠,左扼居庸之險,右擁雲中之固,實乃邊陲重鎮,不容易有失!”
“此戰,天時地利人和,皆在大明。”
“天時在我,瓦剌新敗,馬匹剛剛過冬,並非兵強馬壯。”
“佔盡地利,宣府四戰之地,卻山川糾紛,地險而狹,分屯建將倍於他鎮,是以氣勢完固號稱易守,距離京師四百餘里,卻是軍屯險要,糧草無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