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朕就是亡國之君> 第九十五章 天寒地凍,來往不便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十五章 天寒地凍,來往不便 (1 / 4)

朱祁鈺手裡翻著一本書,是坊刻本的《水滸傳》,而這本坊刻本,是由坊刻印的,在京師頗受歡迎。

水滸傳作為四大名著之一,朱祁鈺早有耳聞,但是重生到大明前,他忙忙碌碌,從未真的看過這本書,有限的也是看過電視劇。

這坊刻版《水滸傳》版面較為寬大,字大如錢,多用趙體行格疏朗,黑口雙魚尾,刻有句讀,紙墨俱佳。

還用到了標點符號,而且用的白話文,讀起來頗為輕鬆。

這是大學士陳循送來的,他站在旁邊等著陛下的訓示。

“為何坊刻百姓讀物都有了句讀,朕的奏疏卻沒有呢!”

“為何坊刻百姓讀物有這麼多俗字,朕的奏疏裡全是生僻字??”朱祁鈺眉頭一皺,發現事情並不簡單。

這不是增加閱讀難度嗎?每次斷句,斷的他頭疼不已。

之乎者也,引經據典,還得斷句,生僻字還很多。

陳循被問的一愣,隨即俯首說道:“額…畢竟是公文,還是正字好一些,若是用俗語俗字,那成何體統啊。”

朱祁鈺點頭說道:“傳下去,以後公文加句讀,能用俗字就用俗字,省得朕理解錯了,誤了事。”

陳循俯首說道:“臣領旨。”

大明皇帝喜歡用俗文俗字下詔,那是從太祖爺傳下來的傳統,雖然正統年間已經不那麼幹了,但是陛下要求,並不超脫皇明祖訓的禮法。

陳循自然沒有反對的道理。

“這書印的不錯啊,我大明的坊刻原來如此厲害啊。不錯,這個陳靖吉,辦這個汝安詩社非常不錯。”朱祁鈺翻看了第一卷,連連點頭,比經廠本還要好很多。

經廠本,就是內署司禮監下設的三大經廠,漢經廠、道經廠、番經廠,有刻字匠、雕印匠、裱褙匠、折配匠等工役已達千餘人,但是這是司禮監設立的。

印刷精美歸精美,但是校勘不精,常有脫誤,為時人詬病不已。

太監讀書少,製作好歸好,卻是脫誤極多。

“建陽、建甌坊刻極盛,書坊林立,餘氏、劉氏、熊氏、鄭氏、楊氏、陳氏、虞氏等均為刻書世家,代代相傳,運營興隆。”

“建陽永忠裡、崇化裡,每月逢一、逢六,都有書市,天下客商雲集,這是天下其他地方所沒有的。”陳循俯首回答著。

這是天下的文功武治啊。

“以前先帝下西洋時,這建陽書刻,也是萬金難求啊。”陳循乃是永樂進士,自然是知道當年盛況。

可惜,自宣德九年停止了海貿之後,這民間坊刻,是一天一不如一天了。

建陽所在的福建,因為葉宗留鄧茂七的民亂,也是一片狼藉。

文治武功赫赫的大明朝,居然在陳循活著的時候,有種日落西山,垂垂老矣的暮氣,讓陳循這個大學士,焦慮至極。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